三、羞愧情緒的原因是什么?
生活在一個從小就被規范的社會,我們很怕別人對我們的不認同,不滿意、或者沒有符合別人的邏輯、常規、標準時,我們就會陷入不安全感,無法自如地做自己。
羞愧情緒的觸發一般是因為人的底線被觸及,比如被批評、被嘲弄或者被羞辱,比如在情緒上、身體上、或性方面的任何虐待,比如說謊言被揭穿,壞事被揭露,人格被否定……這些都會造成羞愧這種負面的情緒,而總結起來就是“傷自尊了”。
它基本上是指一種對自我感覺、自我想法和核心觀念,即:覺得自己有缺陷、不夠好、會失敗,覺得自己無能、表現糟糕,名不符實、難以成器,這是一種基于道德的想法。
羞愧感的強度是其“失當”行為與他的道德水準的乘積。一個人如果出現了低于自我價值形象的行為,但他采取無所謂的態度,則不會產生羞愧感,至少不會產生應當強度的羞愧感。
同時,一個人“失當”的行為也必須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如果這個失當的行為不是出于他的自主選擇,從道德上講,他就可以不對它負責。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認為出于強迫的,或出于無知的,甚至偶然的失當行為,便不會產生羞愧感,至少不會產生較大強度的羞愧感。
至于因遺傳或不可自控因素而造成的“不當”(如過矮的身高等)所產生出的羞愧感,則既無必要,亦對人的道德成長無任何裨益。
羞愧感的強度也受到場景的影響,我們在別人面前所感到的羞愧感的強度與我們尊重他們意見的程度成正比。亞里士多德說:“誰也不會在嬰兒和動物面前感到羞愧”,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當中,“膽子”要大得多,他可以坦然做出本足以讓他深感羞愧的事情來。
四、處理羞愧情緒的突破口
必備工具:寫下來。寫下來是情緒處理中最有效的工具,無論是咨詢過程還是自我情緒處理,都可以使用寫下來工具。它可以幫助小我快速分離,具體見CORE & SEE 技術。
對于來自于內心的羞愧:
- 了解,覺察自己的羞愧情緒;
- 不要急著否定自己,先給自己幾秒鐘的時間,接納自己,讓自己平靜下來;
- 深刻體驗、認識自己,去感受自己的內心;
- 說出來,向值得信賴的人傾訴;
-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發泄出來,比如說,喜歡爬山的人就去爬爬山,喜歡和朋友喝酒的人就約一下放松放松;
- 自嘲一下,任何錯誤的發生,誰知道它是不是一定是壞事兒;
- 不要以偏概全,要認識到犯一個錯誤不會讓你成為錯誤。
對于外在強加的羞愧:
調動自己的勇氣,例如,有人故意侮辱你,羞辱你,你可以義正言辭地回擊。如果他出于惡意,你甚至可以起訴,告他侵犯名譽權。
有強烈自卑感的人:
這類人比一般人更容易羞愧,如果不及時調解,那可能轉化成破壞力,因此需要專業人士長期的心理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