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與【風月同天】專題征文‖春節回家不
除夕早上, 喜一只手握著方向盤,另一只手隨著車內的音樂打著節拍,一臉愜意十足樣。
喜的女兒丫丫也被傳染了,興高采烈地問:“爸爸,這到底去哪兒過年?不能只樂你一人?”
“再過六個小時就到目的地,絕對合你胃口。”喜看了一眼導航說。
除夕的高速是更為名副其實的高速,一輛輛車從身邊快速地超過,淋漓地顯示著歸心似箭這個詞。
丫丫納悶的是,大家都是回家過年。只有她一家是家的反方向。問誰,誰都是一副就不告訴你的不若人愛的討厭樣。
伴隨著準備西落的太陽,終于到達目的地。一眼看見路邊的三姨,丫丫先狠狠地親了親媽一口,嘴里開始放鞭炮,“你咋知道我想家琦弟弟了……”
這事還得從臘月二十說起。那天,家里的大群,只有一個主題“過年”。排行老三的菊,酸溜溜、苦兮兮地說:“我加班到除夕,今年還是不能回家。”緊接著就是一大串數不清的流淚娃娃。成功地擊中大家的淚點,群里一時無聲了。老三已經連續三年沒回來了。
過了好一會,最小的弟弟拋出一句,“今年過年去你家。”這句話一出,引爆了大家的思維。群里開了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最終達成共識,今年過年都去老三家。于是有了開頭的一幕。
一進家門,被人聲炒熱的空氣鋪面而來。擁抱的儀式開閘,你抱抱我,我抱抱他。中間點綴的是,“更帥了”“長高了”……讓已經二十幾度的高溫又向上爬了一段距離。
喜一家到的最晚,喜的媳婦排行老二。大姐一家,小妹一家,弟弟一家,最親的五個家庭,終于趕在春節聯歡晚會開始前,大團圓了。
開始熱熱鬧鬧,紅紅火火的中國年。
團團圓圓團圓飯
北方的大年初一,餃子是必不可少的主角,配角就隨意多了。但今天的配角也隨意不得,享受它們的人員太龐大了,大大小小二十一口人。
開始準備新年的第一餐。大姐是拿手的家鄉小炒肉,小妹是上海特色清香醋溜白菜,年紀最小的舅媽都露了一手山西特色過油肉……滿滿的一大桌,圓圓的一大桌。
聚餐開始了。一家之主,老三老公主持就餐儀式,先表示了對大家到來的感謝和歡迎后。這個大家庭的總家長老爺子,眼含熱淚,看了看大家,再看看大家, 哽咽地說:“今天,是我們家最全的一次過年……”說得大家都很有感觸。
姐弟五人,隊伍夠龐大了吧。但聚在一起的機會幾年都鮮有一次。老大、老二堅守家鄉,老三一家在河北香河,老四落戶上海,五弟和爸媽住在太原。
每年的過年,總是你來了,他來不了,實在難畫成一個圓字。還好,今天齊了,全了。
一杯杯紅酒舉起來,一盤盤菜肴見了底。長輩們互相祝福著安康順遂,小輩們甜甜地討要紅包。喜氣在頭頂跳躍,跳躍……
吃飯從來沒有這樣有味過。
新年的第一餐。
談天說地睡大覺
團圓的主力軍吃罷飯,該提上日程的就是睡覺這個大問題。十二口大人,九個孩子。這么龐大的隊伍,又該如何解決睡覺這個迫切問題?
難不倒精干的老三倆口子,大小分開。小一輩去租出去的那套房子休息,租客回家過年去了,提前商量好免一個月房租,前提是過年這幾天需要住人。
大人就在家休息,剛上小班的侄兒也吵著要跟哥哥姐姐去,弄笑了一室的人,笑聲在頭頂盤旋了許久。
夜已經很深了,房間內的談話聲還在繼續。是呀,一年沒見了,有的人可能兩三年都沒碰面了,這得積攢下多少話語。說吧,說說一年的思念。
早上,一碰面,嘴快的丫丫就告狀,昨天晚上哥哥和雪雪姐一直說話,十二點了還不睡。家琦和丑娃也一直說個不停……
告狀結束前,轉為炫耀。我們昨天晚上在小區的操場放煙花了,可漂亮了,比在家放有意思一萬倍。跟她娘一樣,說話喜歡用夸張的手法表達感情。但此時就需要這種表達。
故地重游不一般
大年初三的集體活動是同游“天下第一城”。雖然大家都單獨游過,但情緒還是向往的,因為這次有伴,且還不是一個伴。
說好的集體活動,一進城門自動分派。小輩們一致要求他們先走,大人太磨嘰。被嫌棄的我們也走不到一塊,男士想去看看建筑,女士想去走走曲徑。毫不猶豫進行二次分類。
最后留下來六名成年婦女加個小侄兒。陪著媽媽邊走邊談,問問血壓控制的如何,血脂可否正常了。和姐姐妹妹說說各自的近況,聊聊別人家的趣事。再逗逗萌噠噠的小侄兒。感覺風景都比以前入目多了。這到底什么原因?
思索良久,恍然大悟:因為一起看風景的人不同。
后記
快樂的日子總是飛快,眨眼就是大年初五。為了趕上初七的上班,大家不約而同選擇這天返程。
小一輩嘰嘰喳喳地約暑假再聚,成年的一代誰也不敢提前給出承諾。老三不停地給大家車里塞東西,大伙誰也不推辭,誰也不敢推辭,怕推辭出眼淚。
來日還會有今日的美好,大伙都堅信。
握手新年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