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八月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賞月、團圓、吃月餅、賞桂花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從古至今,眾多文人以中秋吟詩作對。像我們比較耳熟能詳的蘇軾、辛棄疾都曾有以中秋為主題的名作。
除此之外,中秋還有眾多的傳說。對我們來說最為熟悉的應該就是嫦娥奔月了吧。還有玉兔搗藥、吳剛伐桂等等也廣為流傳。
中秋節是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