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產業概況及趨勢
自踏入新世紀,以飛速變革發展的信息技術為契機,零售業正在進行著一次改頭換面——電子商務。本小組調研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討在B2C和C2C背景下的快遞配送服務業。
電子商務
2009年11月11日,淘寶交易額僅5000萬元;
2010年11月11日,淘寶交易額提高到9.36億元;
2011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吸納2000家品牌商參加,創下淘寶18.4億、同年6月與從淘寶中分化出來的B2C平臺淘寶商城(次年正式更名為天貓商城)33.6億、共52的記錄,其中497家品牌過百萬,3家過4000萬 ,38家過1000萬;
2012年11月11日,當日交易額實現飛速增長,達到191億元:其中包括天貓132億元、淘寶59億元;訂單數達到1.058億筆。
2013年11月11日,阿里巴巴平臺交易額突破1億只用了55秒,達到10億用了6分7秒,50億用了38分鐘;交易額超過2012同日銷售額191億,只用了13個小時;當日最終交易額350.18億元。
2014年11月11日,天貓商城雙十一全天交易額571億元,這也是阿里巴巴上市后的第一個雙十一。
2015年11月11日,天貓商城雙十一全天交易額912.17億元。[1]
2016年11月11日馬上要到了,起碼在量級上結果不難預見。
從每逢各種隨意扯個名頭就攢出來的電商購物節期間,中國消費者們遠勝過「黑五」的歇斯底里的狂歡來看,時至今日網絡與支付的群眾基礎已經不再是中國電商面臨的最大困境。中產階級的壯大、農村地區收入增長、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的普及、電商平臺競爭加劇等,都極大的推動了該中國電商的發展(其中移動互聯的普及也是美英等國電商交易額增長的大力推手,例如英國2014年在B2C電商銷售方面將以1096.3億美元領先其他西歐國家,接近第二大市場德國的兩倍;英國真正脫穎而出的是智能設備的使用,特別是平板電腦。平板電腦已經占英國零售電商銷售的10.4%[2])。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零售電商市場,銷售額將超過8990.9億美元,接近全球零售電商規模的一半(47.0%,美國占20.7%,其他地區32.3%)。未來幾年中國都將保持全球最大零售電商市場領袖地位,到2020年中國零售電商市場將達到2.416萬億美元。[3]
2016年的全球零售銷售額將達22.049兆美元,其中零售電商銷售額將可達1.915兆美元,年成長率達23.7%。預計零售電商的銷售額到2020年之時,將可成長至4.058兆美元,約占14.6%的總零售銷售額。
作為電商發展較早的國家,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電商的增長將更多的來自于老用戶線上銷售額的提高,而不是吸引新用戶的參與。數據顯示目前美國的互聯網用戶約為2.4億,滲透率高達74.9%。其中已經有約3/4的互聯網用戶屬于網購人群,網購滲透率達到71.6%。另外電腦、消費電子等3C產品以及服裝、服飾占有美國線上交易額的最大部分,二者加起來預計2016年將達到45.6%。然而大宗產品例如汽車配件,以及食物和飲料的線上銷售額并不令人十分滿意,但是這也預示著電商巨大的成長空間。與傳統零售基礎設施欠發達的中國相比,美國這些商品的銷售大部分還是來自于線下。[4]
快遞
電商的迅速崛起給快遞業帶來了爆棚式的發展,國內外皆如是。
目前Fortune公布的世界500強企業中,能看見許多快遞巨頭的身影。以美國的UPS和FedEx為代表,這兩個巨頭分別排名149位和192位,年營業額分別達到583.63億美元和474.53億美元;Deutsche Post(德國郵政,DHL的母公司) 位列108,營業額863.58億美元。[5]
然而其中的任何一家都并非我們作為中國零售電商用戶最常使用的快遞服務——從紫荊14號樓后的快遞點即可知,中國本土的快遞產業有其獨特的適應性,也是最需要改善的地方。相較于發達國家的電商產業鏈末端的快遞,中國眼下的快遞服務最欠缺的是成熟完善的體系、科學正規的運作和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同樣以紫荊14號樓后的快遞點為例,主要為電商所用的幾類快遞企業:第一類為國有企業,如EMS;第二類為大型民營企業,如順豐快遞、申通快遞;第三類為小型民營企業,如天天快遞;第四類則并非專業的快遞公司,而是電商企業自營的快遞服務——以京東、蘇寧易購和亞馬遜為首的電商企業也開始發展起了自己的物流配送網絡。如果簡單以快遞公司的經營模式而言,也可以分為直營和加盟制。
根據商業模型(business model),以EMS、順豐、申通為例,下面從關鍵業務、 核心資源、收入來源三個方面簡單分析一下國內主要的快遞企業的商業行為。
EMS屬于中國郵政集團(位列Fortune世界500強143,年營業額696.37億美元),如同其他聲勢浩大的國有企業一樣,其公司規模巨大,業務遍布國內所有縣市,只要有郵局的地方即可使用EMS的服務,全國員工938494人。[5]
如上所述,EMS的優點幾乎已經道盡了,擁有強大的國家后盾,EMS在業務的輻射范圍廣并享有國家陸空網絡及設備支持。在今天富有魔幻現實詩意的中國,它的缺點也十分明顯,時效性、服務態度、快遞安全性、性價比(此處不加以贅述,去年一度在輿論廣場微博上沸騰的討伐EMS的聲音已經聽不到了,痕跡也消失了,大家自行體會;以本小組成員中的親身體驗而言,EMS一生黑)。
和EMS相同,順豐也是自上而下的直營公司。可以說相對而言順豐目前是國內服務質量最好、 時效最有保證、 最讓客戶信賴的快遞公司。
截至2015年底,順豐已建有12,000多個營業網點,覆蓋了中國大陸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300多個大中城市及1900多個縣級市或縣區。擁有約1.5萬臺營運車輛,30架自有全貨機,搭建了以深圳、杭州為雙樞紐,輻射全國的航線網絡。[6]作為直營模式的快遞公司,不同于EMS的有恃無恐,順豐的每個分公司的開設都必須經過統一的培訓,利用標準化的管理方式持續不斷的提高服務質量;其效仿UPS,在很早就著手建立屬于自己的航空貨運體系,并且它是目前國內唯一的一家全部使用航空貨運的快遞企業,時效性最大程度地得到滿足。雖然價格略高于申通、圓通等加盟制快遞公司,但服務于較高端需求的定位使得順豐保持了極高客戶粘性。
與上面兩者不同的是,申通的經營模式是加盟。截至2016年4月,申通共有獨立網點及分公司1507家,服務網點及門店20000余家,鄉鎮網點12000余家,直屬與非直屬轉中心及航空部90個,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7]這種體制簡單來說就是網點內的加盟商對于快遞的配送是免費的,但是其收取的快遞費則全部留給收件公司,所以這積極的鼓勵加盟商要不斷的擴大對收件的積極性才可以保證有比較大的盈利,這讓加盟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極大的調動,又可以避免創業初期資金短缺的困境。[8]
由于C2C電商模式企業規模,產品質量等限制,并且消費者對于線上消費體驗的要求越來越高,B2C這種模式漸漸成為了主流的電商模式。京東、蘇寧易購等B2C大公司正在大規模的圈地,希望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來解決電商的配送問題,同時各大第三方快遞企業也同樣很大力度的擴大規模,增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時候,「分倉(園區)+干線物流+落地配」三步走漸漸成為當下B2C企業的主流,而落地配主要是自建物流或者是第三方快遞來承擔。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由于電商的迅速壯大而導致實體零售店的急速下滑,而UPS和FedEx這兩加快遞巨頭正在和這些零售商合作,試圖帶領線下實體店走出陰霾。而由于國外的第三方快遞公司己經發展成熟,所以基本上像亞馬遜這種電商巨頭都將配送交由業務成熟的第三方快遞公司來處理。德國DHL也正在重組歐洲業務,重點發力B2C電商的配送。
*物流與快遞的區別:很多快遞公司在發展初期的時候,其不同城市間的快件轉運都是通過專門的物流公司完成的, 然后隨著企業以及業務的發展, 第三方的物流企業己經無法滿足自己的需求 ,于是開始慢慢自己發展相應的配送系統。特別是在貨物的尺寸上、送貨時限、內容物形式等等都是不一樣的。 [9]
[1]?淘寶天貓“雙十一”大數據:2016年或達1180億元? 獵科技, 2016-10-25?
[2] eMarketer:2014年英國電子商務進入春天?199IT, 2014-3-7
[3] Worldwide Retail Ecommerce Sales Will Reach $1.915 Trillion This Year. eMarketer, 2016-8-22.?
[4] eMarketer:數據解讀美國電商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 互聯網那點兒事, 2014-6-25?
[5] Fortune global 500?2016?
[6] 順豐速遞
[7] 申通快遞
[8] 徐希燕, 中國快遞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3
[9] 國家郵政局快遞職業教材編寫委員會, 電子商務與快遞服務,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