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居胥,今蒙古境內肯特山,漢朝時稱狼居胥山。封狼居胥出自《漢書 霍去病傳》。
漢武帝時霍去病曾率兵深入漠北,直搗匈奴王庭。兵鋒一直到瀚海(今貝加爾湖),在狼居胥山開壇祭天,以告成功。
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給后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不朽傳說。也許是霍去病建功立業時的年輕,也許是他的英年早逝,或者是封狼居胥給人很大的民族自豪感,從之很多武將便將封狼居胥視為最高榮譽。
才有“退之當飲馬長江,學霍驃騎封狼居胥,弘不世之功”的后來崇拜者,霍去病遠征匈奴,那一役使“匈奴遠遁,漠北無王庭”。有很深遠的戰略意義。清余懷《板橋雜記·麗品》有:欲投筆磨盾,封狼居胥。更有無數詩人的詩篇歌頌它。
直到霍去病去世也才二十幾歲,在現在人眼里還是初出社會的基層人,不可否認他是有一定的背景,但是他在這個年紀就到達很多人的最高峰,讓無數后來者追捧,更多的是還是他的統帥才能。相傳即使是有飛將軍之稱的李廣,深入大漠,遠征匈奴都會迷路。所以出戰匈奴的難度可見一斑。
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之所以被后來者如此追捧,我想更多的是他成名的早,年紀輕輕取得如此戰績,又英年早逝。生如曇花熱烈綻放過,短暫之后就凋謝。美好的人們還沒來得及欣賞,就只剩下追憶。他的一生短暫,短暫的只來得及留下最美好的部分。如果他像他的弟弟霍光,也許后面他可以有無上的權力,但權力會不會使人迷失呢?
也許正是有很多遺憾,所以只記得所有美好的部分,早就不巧的傳奇,不滅的夢想。才是后來者渴望又無法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