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薩時光,靜默如迷。
每天清晨,伴隨著第一縷曙光的降臨,打酥油茶的聲音便陸陸續續從大大小小的窗戶里飄出來,參差悠揚、此起彼伏的隆隆聲提示你:拉薩人一天的悠閑茶生活開始了。
紀錄片《茶》劇照
打茶的隆隆聲一般從早晨八點斷斷續續響到上午十點左右,也即最晚的早餐結束時。酥油茶就糌粑,是絕大多數藏族百姓早餐的定式。沒有這香濃滑潤的酥油茶, 那有些干澀的糌粑怕是難以下咽的,盡管現在越來越發現糌粑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酥油茶的制作很簡單:在專用攪拌機中放入適量的鹽和酥油,再加適量開水和少許提前熬制的濃濃的磚茶汁,充分攪拌至完全融合,呈乳白色的液奶狀,再倒入壺里適度加熱(此處的訣竅是絕不能煮沸,否則,酥油與茶水會重新分離,互不粘連, 變成清湯寡水),如此,一壺滾燙香醇的酥油茶就做好了。
酥油是鮮奶中提煉的精華,家家戶戶都備有;磚茶汁是提前熬煮過濾好的;攪拌機是全自動的。藏民的廚房里,一口熬茶的鍋或壺,一個過濾茶渣的濾網或漏子, 一臺專用攪拌機便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炊具。其次還有盛茶的保溫水瓶和花色繁多的茶碗。之外,才是我們一般做飯用的鍋灶。過去打酥油茶用的多是木質柱形的手工工具,現在,已全部被帶電的全自動攪拌機所替代,老式的酥油茶桶只能在拉薩八廓街的古玩店里見得到。電動攪拌機的基本結構原理和外形都類似于一般家用豆漿機。
酥油茶的起源傳說
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則民間愛情故事,敘說了酥油茶的來歷。傳說,藏區有兩個部落,曾因發生械斗,結下冤仇。轄部落土司的女兒美梅措、在勞動中與怒部落土司的兒子文頓巴相愛,但由于兩個部落歷史上結下的冤仇,轄部落的土司派人殺害了文頓巴,當為文頓巴舉行火葬儀式時,美梅措跳進火海殉情。雙方死后,美梅措到內地變成茶樹上的茶葉,文頓巴到羌塘變成鹽湖里的鹽,每當藏族人打酥油茶時,茶和鹽再次相遇,這則由茶俗引發出的故事,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拉薩茶館攻略
西藏的茶,據說是文成公主作為嫁妝帶入的。藏族作為一個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其飲食習俗別具風格,其中酥油茶便是藏民族特有的營養飲料,以其原料的營養性、制作方法的獨特性而聞名遐邇。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高原茶文化。時至今日,喝茶依舊是西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地址:拉薩市城關區藏醫院路香巴拉酒店斜對面
(近北京中路)
光明港瓊甜茶館不僅是拉薩本地人所熱愛的聚集地,也是眾多游客必去的地方之一。店面位于大昭寺廣場附近的香巴拉酒店對面,非常好找,內部裝修非常簡單,空間很大,能容納很多人。在這里沒有談笑風生,也沒有太嘈雜,就好像當地人聊家常,游客們聊旅游心得,雖然沒有交集,但又并非格格不入,喝個茶,吃個藏面,盡享時光!
地址:拉薩市江蘇路人民體育場院內
革命甜茶館在江蘇路上,從八廓街鉆出來往南,穿過江蘇路,然后向東路過一家農業銀行就找到它了。革命甜茶館里面裝飾簡單得很,幾個長條板凳和長條桌子組合起來,就是全部了。但是這里有百萬富翁喝茶,有公務員喝茶,有外地牧民慕名而來喝茶,也有很少量的游客到這里來喝甜茶。這里的甜茶和藏面味道非常的好,牛肉餡餅味道也特合內地人口味,絕對推薦!
地址: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林廓北路
(布達拉宮旁)
真的是開在山洞里的甜茶館!就在布達拉宮西面一個山洞里,沒有招牌,如果沒有人帶,這里是很難找到的!光顧的大多數來轉經的藏民,服務員也不太會說漢語,不過都不影響點餐。點餐在門口的一個臺子上,用的是飯票,藏面是二兩、四兩的。洞里光線昏暗,有一股酥油的味道,空氣也是油膩膩的,臨著山洞的內壁,擺著一長溜桌椅,很多藏民,那種感覺無法形容,或許是懷舊?
地址:拉薩市城關區林廓南路
倉姑寺是拉薩城內唯一的尼姑廟,在佛教界享有較高聲譽,但為游客口碑相傳的卻是由寺內僧尼經營的這家甜茶館。茶館不大,緊挨寺廟,較之光明港瓊更為簡陋,也更接地氣。里面的藏民食客很熱情友好。最能體驗西藏民情的莫過于甜茶館,藏民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一壺甜茶。甜茶和藏面都很便宜。
2016年去西藏的加微信:he21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