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法不問自己,人生究竟是為了什么,人生究竟有沒有意義,還僅僅是盲目命運造成的一出糊里糊涂的悲劇。”
時隔一年半,再次閱讀毛姆的《刀鋒》。
拉里因為戰爭時同伴為救自己而死,而開始重新思考人生的意義,于是這整本書,都有點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對抗。
伊莎貝爾和拉里解除了婚約,可她并不是那么灑脫,或者說內心是痛苦的,她以為拉里會聽從她回到芝加哥,可他沒有,而且在被解除婚約時也是異常的冷靜。
拉里和伊莎貝爾解除婚約后,回到各自的生活。拉里去了煤礦打工,又和工友去了農場,還被主人家的寡兒媳看上。伊莎貝爾和格雷結婚,生下兩個女兒,本來很富裕,卻在經濟大崩潰后一貧如洗,還要依賴舅舅的救濟,伊莎貝爾坦言,十年前她覺得拉里的那點錢怎么夠兩個人生活,十年后還是那么多錢,還要撫養兩個女兒,格雷還患上頭痛,他們見面時拉里還用印度學的手法治好了他。拉里和蘇珊也有些故事,這個蘇珊也是“我”認識的人,但他只有路上的故事,而從不迷戀任何一處,所以拉里又會奔向遠方,伊莎貝爾喜歡格雷,可是愛拉里,對于結婚而言,她選擇格雷是對的,可誰又說得清楚哪一種生活是好的呢?畢竟在“我”看來,拉里和格雷同樣都是30出頭,拉里看起來年輕10多歲,格雷卻顯得蒼老10多歲。
伊莎貝爾愛拉里,10多年過去還是對他有很強烈的欲望,但是她不愿意和他過苦日子,以及沉迷那些虛的東西,但是卻被她自己美化成是為了拉里的前途,在“我”揭露時她憤怒,本想拆散蘇菲和拉里的她,在聽了“我”的建議后真的嘗試和蘇菲交朋友,最后是蘇菲自己放棄了婚約,原來表面對你熱情友好的人,心理可能完全相反。
艾略特,一生沉迷于上流社會的聚會,甚至他也請了很多次客,但是在他生命的彌留之際,看他的人很少,帶的禮物只有簡陋的花,甚至看他也是為了要他的衣服,然后他的仆人跟了他40年,在這種時候知道主人快去世時表面上擔心,但是心里其實是高興的,因為能分到錢,就是那種人性的赤裸裸的揭露,讓人看得有點毛骨悚然。艾略特雖然有些虛榮,但其實他是比較真實的人,甚至會揭穿那些人虛偽的嘴臉,那些人的心里又何嘗不知呢?只是大家心照不宣,但是就他一個很真誠的人一定要說出來,別人也就不想帶他玩了。
想到兩年前我在某家單位也“一不小心”揭露了一些虛偽,最后用離職解決了一切,心靈上也得到了減負。所以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不一定是你不好,很多時候就是社會不好,面具是一個合格社會人的保護色。
阿里不為錢不為名,只為了尋找他人生的樂趣,作者說了好幾次他看起來年輕,不為俗世煩惱真得會顯年輕吧。最后的部分有一大段都是有點拉里遇見神父在修道的感覺。索菲去世了,而且和伊莎貝爾有關,原來一切還是有陰謀的……好像所有人都有了自己該有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