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來一直有接到獵頭的消息,
乃至于微信分組單獨的做了一個“獵頭”標簽,但終究只是當做一種信息渠道的來源,一直沒有深入的接觸...
即使是回歸無業、自由生活后,
面對一次次“獵頭”的送來的“機會”,亦毫無感覺。
為什么,難道我不想工作了嗎?
不是!
而是因為我開始明白這三點生存的基本邏輯:
①?你與他人進行價值交換,是維持你生存的基礎前提,所以你要為社會貢獻價值;
②?人與人之間進行價值交換是有成本的,人們更傾向于低成本的價值交換;
③?我們生活在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的交雜之中,大的時代背景特征、身處其中的人的特征,決定了我們進行價值交換的背景。
而接下來,
要推演的便是這種背景下,個體如何破局的路徑——專業化生存!
10年前的社會,
職場人大概都會遵循這樣的邏輯前進——“行業——企業——職業”,不斷的往上爬。
1,行業是方向,決定了兩點:
①你日常工作朝夕相處的對象;做教育行業和做美容行業服務對象是不一樣的。
②你的行業經驗的價值;從事互聯網行業的和從事煤炭行業的,其在行業內積淀的經驗會隨著行業的增長或衰退呈現對應的價值波動;
2,企業是平臺,決定你往上爬的高度。
在小企業做到總監,可能影響力僅在于企業內部;而在大企業做到總監層,其影響力就不僅在于內部了。
所以,
去大公司,往高層爬,是大家的宿命……
3,職業決定價值,影響你在組織內的位置。
在企業內,
做生產研發崗位和做行政人事崗位,其產生的價值是不一樣的。大都聽說合伙人中有做研發的,很少有做行政的……
(順便說一句:你的薪水上限取決于你的崗位價值,而你的薪水與崗位上限的距離由你的不可替代性決定)
所以,你看……
那個時代,你沒有太大的選擇,
只能選擇一個好行業,去到一個好平臺,卡在好的崗位上,然后一點點,慢慢的往上爬。
如今,不一樣了。
因為科學技術,信息通信改變了這個社會運轉的底層邏輯:
①信息的傳播路徑,有少數人掌握發言權和傳播渠道轉變成人人可發聲,人人可傳播。
②提升了生產效率,優化了生產結構,對產品質量和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兩大轉變帶來了什么影響呢?
“行業——企業——職業”這個模型下,
往上爬的動力在于——借助平臺的影響力(品牌)為個體背書,提升個體的影響力。
于是,
你會發現一種現象:
很多大咖都是打著“前某某企業總監”的旗號出來自行創業或提供服務。
這個過程是,
通過往上爬獲取影響力賦能,然后實現自身價值的提升。
實質是,
降低了他人與你進行價值交換的交易成本!
如今呢?
從提升你的個人影響力的角度來說,你有了其他的路徑!
況且,
提升影響力的目的是降低交易成本,這背后是由影響力帶來的信任感。
所以,
對于正在打工的你,
需要的不是去爬“行業——企業——職業”模型下的金字塔,而是提升自己被他人信任的能力,對于普通人而言即專家能力!
成為專家,成為被大家知道的專家,你就實現“換道超車”了;
所以,
對于正在經營店鋪、企業的你,
要知道生產力提升,生產結構優化,生活水平的升級,會倒逼產品或服務質量的提升。
憑借以往靠渠道分銷,打信息差賺差價的模式在未來會越來越走不通!
而憑借優質的產品,提供專業化的服務,提升用戶體驗,會成為接下來各行各業的轉變……
而你,
成為行業內的專業人士,也是經營需求所在;
更何況,
社會基礎公共設施都越來越人性化了,作為市場化競爭的你們,還不深根細作專業化生存……
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