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初,定位理論像雨后春筍一樣不斷的出現在眼前,在創業這個領域的快消定位就像神話一樣被無數的創業者提及,仿佛一個優秀的定位講出來市場便已經開拓大半。
這股風吹到下半年就略有平息了,創業者仿佛也更能冷靜的坐下來思考經歷的“定位之戰”是否真的幫助了自己的公司實現迅猛的業績增長和深入用戶心智的目標。
前些日子看了一本書,作者是高繼中,擁有18年快消品行業經驗,成書《動銷四維》,這是作者介于理論與實踐中的反思與感悟,這里拿來分享其中不錯的觀點,主要談及的是小微企業的一些大致情況,有很多品牌公司塑造時繞不開的話題。
小微企業該不該采用定位戰略?
小微企業因資源的限制,在發展的初期或者說生存期,并不適合采用定位戰略。
而應該采取品類跟隨戰略,跟隨最暢銷或處于上升趨勢的品類,利用渠道推力、價格競爭優勢或強勢品牌的薄弱渠道分享市場福利。
這是為什么呢??為什么這種現狀下不適合采取品牌定位工具?
1. 一是企業資源短缺無法傳播品牌定位。
建立品牌定位由四大步驟:
一是從消費需求和競爭導向兩個維度尋找定位;
二是定位的建立;
三是尋找支撐定位的信任狀;
四是傳播品牌定位,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認知。
前三條是紙上談兵,最后一條是真金白銀,而小企業缺少的恰恰是最后一條,沒有真金白銀就無法占領消費者的心智形成差異化的品牌,從而就沒有真正的定位。
2. 二是定位必聚焦,違背中小企業的發展戰略。中小企業發展初期,品類不能過于聚焦。
對生長期的中小企業而言,一開始就給品牌制定聚焦戰略,盲目奉行單一品類、單一品牌、甚至單一品項并不可行。
在這個階段,企業應遵循野蠻生長的原則,哪有機會就往哪里打,積累渠道資源、積累資金、打造強悍的團隊。這一階段,企業的戰略重點和首要問題是度過生存期,定位和聚焦不是關鍵。
如果企業只聚焦一個單品,短時間難以廣泛動銷,這讓等米下鍋的生存期企業每天都面臨生氣考驗。
如果只是單一的產品線,在沒有足夠銷量的情況下,生產不可能飽和,人力資源處于閑置、浪費狀態,企業將無法養活銷售團隊、供應鏈。
中小企業的產品開發不能過早聚焦。需要將資源向有前景的品類傾斜,逐步砍掉前景不佳的品類。戰略大單品正式從戰術產品中發展而來。
因此,中小企業的產品開發可以遵循先做加法后做減法的原則,從戰術產品群向戰略大單品邁進。
單一的產品線也無法讓渠道接受。對于一些行業來說,渠道商也不愿意接受產品線單一的品牌,除功能性產品外,很多產品都必須抱團打市場(比如各種口味)
3. 三是無法前瞻性判斷定位是否精準。
定位不能產生消費驅動力就是一個無效力的定位,哪怕品牌定位成功的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認知和區隔。
企業背水一戰,將產品聚焦在某一領域,并將企業資源全部用在傳播定位上,那么如果定位不當,不能促進企業銷售,企業的生存就會受到威脅。
4. 四是切勿守住定位而被行業大鱷顛覆。
中小企業往往立足區域市場,沒有渠道也沒有資源進攻全國市場,即便是區域市場定位成功,倘若不小心被大鱷看重,就等于為他人做了嫁衣。
所以啦,想要解決企業的生存問題、掙快錢,最好放棄定位思維;要打造品牌、立足品牌的長期發展,請好好利用定位思想。
小企業應該打品牌還是創品類?
一個新品能否成功的推廣基本上占到了50%以上的權重。
對于小企業的生存需求來講,從0到1的創造一個品牌,發掘一片藍海塑造一個新品類可能面臨的困難會小一些,因為未來當用戶提及你的產品時,你已經是品類的代名詞,比如香飄飄。
這個時候你心里可能os了,創造一個新品類和發明一個新事物,不是我能干的事。先不要急著否定自己,品類的創新并不代表說要開發一個全新的,世界不存在的,奇奇怪怪的,大家沒見過的…不好意思,話多了。
品類的創新已經有行業內各位大佬在不斷的實踐中給了我們啟發,并不需要多么劃時代,因為你也無法驗證你的新發明有沒有市場,不是么。
品類創新這里,作者給出了6個方法,絕對能給到啟發,從已經擁有中發掘價值。
這里我想聊的是新品類創造中競爭對手多起來是不是壞事情,什么時候是指代品類的時機?
其實,從營銷競爭的角度來看,只有當新品類的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同類競爭者日趨增多,多個優秀品牌脫穎而出并爭奪市場“頭把交椅”時,啟動品類指代才有意義。
傳播品類價值需要與品牌進行鏈接和捆綁,將品類價值嵌入品牌,以品牌為載體形成品牌傳播口號,這時,他的外在表現形式就是品牌定位。
簡單來說,俗話講的人靠衣裝,佛靠金裝。這個時候更多的要以消費者的角度來思考價值。
簡單分享了一下這本書的內容和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之后會有關于3力的詳細分享,篇幅過大,就分開來分享了,如果感興趣的話,記得給我點個贊??,follow我哦??~這本書分享完成后我會分享給大家總結的思維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