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冬,十月,禮院上奏說,禘祭的祝文,對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室,只稱“嗣皇帝臣某昭告”,皇帝聽從。(穆宗是宣宗的哥哥,后面三位是他的侄兒。)
20、
十月十六日,皇上接受衡山道士劉玄靜的三洞法箓。
胡三省注:
既杖殺趙歸真,又接受劉玄靜的符咒,這是既不贊成他,又效法他了。
21、
十二月一日,日食。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獻文睿智章仁神聰懿道大孝皇帝上
大中元年(公元847年)
1、
春,正月十七日,皇上在圓丘祭天,赦天下,改年號為大中。
2、
二月四日,加授盧龍節度使張仲琥為同平章事,這是獎賞他屢次擊破回鶻。
3、
二月十七日,皇上因為旱災的緣故,減膳撤樂,放出宮女,放生鷹隼,停止宮殿修繕,命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盧商與御史中丞封敖疏理京城監獄里關押的囚犯。大理卿馬植奏稱:“盧商等務行寬大,凡是被判處極刑的,一律免死。那些官員監守自盜及故意殺人,平時是大赦也不赦免的,如今因疏理而原諒他們,使貪官污吏無所懲畏,死者銜冤無告,恐怕這不是消旱災、致和氣的辦法。當年周朝饑荒,攻克殷朝后就迎來豐年;衛國旱災,討伐邢國而大雨降下。如此看來誅罪戮奸,正符合天意,雪冤決滯,才符合圣心。乞請再加裁定。”皇帝下詔,命兩省五品以上官員商議。
4、
當初,李德裕執政,引薦白敏中為翰林學士。武宗崩逝之后,李德裕失勢,白敏中趁著上上下下對李德裕的憤怒,竭力排斥他,指使他的黨羽李咸指控李德裕罪狀,李德裕由此從東都留守又貶為太子少保、洛陽辦公。
左諫議大夫張鷺等上言:“陛下因為旱災重審在押囚犯,擔心有冤情。但是,如今所寬大處理的都是死罪,無冤可雪,恐怕兇險僥幸之徒都盼著水災旱災了,應該按馬植所奏意見來辦。”皇帝下詔聽從,一律依法判決。任命馬植為刑部侍郎,充任鹽鐵轉運使。馬植一向以文學政事有名于時,李德裕不器重他。白敏中秉政之后,凡是李德裕看不上的,都破格提拔任用。任命盧商為武昌節度使,任命刑部尚書、判度支崔元式為門下侍郎,翰林學士,戶部侍郎韋琮為中書侍郎,都擔任同平章事。
5、
閏三月,皇帝敕令:“會昌五年所廢除的所有寺廟,有僧人能自己修葺的,允許他們居住,有司不得禁止。”當時君、相一致,會昌年間的政事措施都要反過來,所以僧、尼之弊也全部恢復其舊。
6、
四月十五日(原文為三月,根據柏楊考證修改),積慶太后蕭氏崩逝。
7、
五月,幽州節度使張仲武大破奚部落。
8、
吐蕃論恐熱乘武宗之喪,引誘黨項及回鶻余眾入寇河西,皇帝下詔,命河東節度使王宰率代北諸軍攻擊。王宰以沙陀朱邪赤心為前鋒,從麟州西渡黃河,與論恐熱戰于鹽州,將他擊破,論恐熱退走。
9、
六月,任命鴻臚卿李業為冊黠戛斯英武誠明可汗使。
10、
皇上問白敏中:“朕當年跟隨憲宗靈柩前往陵墓途中,遭遇風雨,百官、六宮四散避去,惟有當時的山陵使,身材很高,長著很多胡須,攀著靈駕,沒有離去,那是誰?”回答:“令狐楚。”皇上問:“他有兒子嗎?”回答:“長子令狐緒如今為隨州刺史。”皇上問:“能做宰相嗎?”回答:“令狐緒小時候有風痹癥。次子令狐绹,前湖州刺史,有才器。”皇上即刻擢升為考功郎中、知制誥。令狐绹入宮謝恩,皇上問他以元和年間的舊事,令狐绹條對非常清晰,皇上喜悅,于是有重用他的念頭。
11、
秋,八月三日,任命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李回為同平章事,充任西川節度使。
12、
葬貞獻皇后于光陵之側。
13、
皇上敦睦兄弟,作雍和殿于十六宅,數此臨幸,置酒,作樂,擊球盡歡。諸王有病,常親自到臥室探問,憂形于色。
14、
突厥搶掠漕運粟米及行商,被振武節度使史憲忠擊破。
15、
九月五日,任命金吾大將軍鄭光為平盧節度使。鄭光,是潤州人,太后的弟弟。
16、
九月二十三日,前永寧尉吳汝納,訴冤說他的弟弟吳湘罪不至死,“李紳與李德裕互相勾結,期罔武宗,枉殺臣弟,乞請召江州司戶崔元藻等當面對質。”
九月二十五日,皇帝敕令御史臺調查,將實情奏報。
冬,十二月十九日日,御史臺奏報,跟據崔元藻所列吳湘冤情,和吳汝納說的一樣。
十二月二十七日,貶太子少保、分司李德裕為潮州司馬。
17、
吏部奏,會昌四年所裁減州縣官員數目內,又增加三百八十三員。
二年(公元848年)
1、
正月三日,群臣上尊號為圣敬文思和武光孝皇帝;赦天下。
2、
當初,李德裕執政,有人舉薦丁柔立清廉正直,可以擔任諫官,李德裕不用。皇上即位,丁柔立為右補闕。李德裕貶潮州,丁柔立上疏為他訟冤。正月五日,丁柔立被指阿附李德裕,貶為南陽縣尉。
3、
西川節度使李回、桂管觀察使鄭亞被控之前不能公正判決吳湘冤獄,李回被貶為湖南觀察使,鄭亞貶為循州刺史,李紳已死,追奪三任官銜。中書舍人崔嘏被控草寫貶謫李德裕的制書時,沒有把他的罪狀全部寫出,正月二十八日,貶為端州刺史。
4、
回鶻遏捻可汗完全依靠奚王石舍朗供應。張仲琥大破奚部落之后,回鶻得不到糧食,日益耗散。至此,所存貴臣以下不滿五百人,依附于室韋。派使者入朝祝賀新年,經過幽州,張仲武命使者回去誅殺遏捻等人。遏捻聽聞,夜里與妻子葛祿、兒子特勒毒斯等九人騎馬向西逃走,余眾追之不及,相與大哭。室韋把回鶻余眾分配到七個不同姓的部落安置。過了兩天,黠戛斯派他的國相阿播率諸胡兵號稱七萬人來取回鶻,大破室韋,俘虜全部回鶻余眾,押回沙漠以北。還有幾個殘留篷帳,潛竄山林做強盜,靠劫掠各胡人部落維生。其別部厖勒,之前在安西,也自稱可汗,居住在甘州,統領沙漠以西諸城,種落微弱,不時入京朝見。
5、
二月十日,任命知制誥令狐绹為翰林學士。皇上曾經把太宗所撰寫的《金鏡》授給令狐绹,讓他讀給自己聽,讀到“導致國亂的,未嘗不是因為任用了不肖之人,帶來治世的,未嘗不是因為任用了忠賢,”皇上叫停,說:“凡是想要致求天下太平,當以此言為首。”又把《貞觀政要》書寫在屏風上,經常正色拱手而誦讀。皇上想要知道百官的人數,令狐绹說:“六品以下,官卑數多,都是由吏部任命;五品以上,則政府制授,各有名冊,稱為具員。”皇上命宰相作《具員御覽》五卷,上呈,經常放在桌案上。
華杉曰:
令狐家運,算是父親積德,兒子得福。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就是父親為皇上扶靈時的一次表現,被當時的一個皇子看到了,而這個皇子后來做了皇帝。這就是修身齊家的樣板。
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刺激反射行為,受到信號刺激,做出行為反射。而我們的行為,一舉一動,也都在向外發出信號。所以,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行為,事越小,影響越大。因為大事大家都會注意,刻意,釋放出來的都是經過“自我印象管理”的信號,反而不說明問題,而小事,大家都不注意的,關系不大的,無意間釋放出來的,是“自然而然的信號”,恰恰能體現一個人的品格。
令狐楚扶靈時的行為,發出信號,強烈刺激了還是皇子的宣宗皇帝,二十八年后,宣總做出行為反射,擢升了他的兒子。
要在小事上修行,從什么地方做起呢,從“慎獨”做起,就是沒有人看見,沒有人聽見,自己獨處的時候,連小事都沒有,“沒事”的時候,也保持克己復禮,這就養成習慣,形成肌肉記憶,做到居仁行義,從心所欲而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