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蘭花有很多別稱:辛夷花、玉堂春、女郎花、林蘭、杜蘭、木蘭、木筆、木蓮、黃心、望春等等。其碩大的花苞和花朵,不依不傍地“豪放”,根本不倚靠葉的扶持。豪爽直率,簡直是花中英雌!沒辜負花“木蘭”的英名,恰似那位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
七絕·木蘭勁放
文/馬驚飆
木蘭苞綻勁如拳,
近屋撾門急送鮮。
心意無人以心領,
心花一璨落如箋。
2017.3.19于京華
詩人自解:
一日,我與妻子步入住處附近的街邊小公園。猛然間看到一樹樹的木蘭,有的含苞如筆(像毛筆筆頭,所以叫“木筆”也是挺形象的),有的苞綻如拳,有的卻已落瓣如箋。妻子一句話“這玉蘭花開得就像一拳打在天上”,給了我一個觸動和啟發,便很輕易地得句“玉蘭苞綻勁如拳”。
要接句往下吟詠,便從“如拳”這意象生發開去,想著這“拳”砸向天空沒有意義,便想:除了天空,還可以砸向哪兒呢?見有幾株靠近屋子,那就想象它砸門吧。砸門干嗎呢?給個理由:像送快遞,送東西來吧。送什么好呢?如果是太現實的東西,那就太寫實無趣了,詩味出不來。于是,搜尋頭腦中的詞匯庫,找到了“鮮”這個字。首先,“鮮”與上句末字“拳”押韻合用; 其次,“鮮”雖是抽象詞,卻能讓人產生不少具象的聯想:海鮮、河鮮、鮮花、鮮果、鮮蔬……總之,是新鮮東西,很可能跟春天有關。當然,“送鮮”很可能受了王安石《題湖山先生壁》的詩句“兩山排闥送青來”中的“送青”啟發。“送鮮”和“送青”都是將抽象的事物進行具象化想象,這一手法在現代詩中是很常用的,比如徐志摩的“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中的“溫柔”想象,汪靜之的“時間是一把剪刀”中的“時間”想象。這里“送鮮”的具象化想象就是將形容詞“鮮”進行“名物化”變成名詞,而且是可用于“送”的具體名詞。于是,“近屋撾門急送鮮”這接句便有了。句中特意用了“急”字,一者可以“解釋”前面“撾門”的原因——送東西的急性子啊,這也貼合“人情”;再者,“急”也貼合木蘭比較早開花的“物性”。筆者認為,既貼物性又貼人情的狀述才是妥當的。遣詞照顧到方方面面,才得稱安。
接下來,此絕句按詩法應是到了“起承轉合”的“轉”字階段了。這句“心意無人以心領”從狀寫內容看似乎“轉”得不大,從“送”到“領(收)”,很自然的順承關系,但是,從表達的情緒來看,卻是從“送”到“拒”,從“喜悅”到“失落”,情緒的轉變很有戲劇性。想象一下,假如你把寫好的情書興沖沖地送去塞給暗戀已久的她或他,她/他打開信封(這時,躲在遠處偷看的你也會“心花一璨”吧?),卻把信箋拋撒一地,你會有什么感覺呢?很失落吧?這里,會想象到“送鮮”被拒“領”,主要是因為看到有的玉蘭已經花謝,花瓣散落一地,這一景象更像是被拒的情狀和情緒。
絕句的精彩往往看結句。結句要體現“合”,既要在前面三句的基礎上有升華,又不能跑得太遠而脫離前文,也就是說,結句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呼應前文,讓全詩形成自洽性。結句沒有出新、出彩,全詩便無可觀;太過超脫前文,全詩又似虛浮脫節而不完整。分寸拿捏需要一定的火候。筆者給出“心花一璨落如箋”的結句,以“心花”的“心”回應上一句的“心意”“心領”,以“心花”的“花”回應開頭的“苞”和全詩寫木蘭的主旨。此句的特點主要是高度貼合物性,又高度貼合人情,具有很大的情緒承載量。為隱喻本體“花瓣”找到一個貼切的喻體“箋”,是這句成功的關鍵。“箋”在外在形態上與本體“花瓣”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一片一片的(古人有“片箋”一語),在承載的情緒上,“箋”帶有人的因素,帶有人的情感,這恰好符合此一情境的情緒表達。另外,以花瓣比作“箋”,本體與喻體的距離較大,幾乎可以稱作“遠喻”了,因而詩句陌生化效果較強,具有比較大的新鮮感(雖然古人也有“花箋”一詞,但那是指印有花的箋,花與箋并不構成隱喻關系)。陌生化的強烈程度和情思的承載量應是詩句出彩程度的重要衡量指標吧。此詩這樣的結句還行嗎?
最后,說說此詩煉字煉句煉意上的用心吧。第二句安排“近屋”一語,既是客觀情境的真實狀寫,又為后面“撾門”一語及“送鮮”之語打伏筆做鋪墊(有屋才有門啊,也才有需要送的東西啊)。再說這句中的“撾”字。曾考慮過“打、砸、擂、敲、捶”等字。但是推敲起來,“打、砸、擂”都是仄聲(依平水韻),不合律(會使本句出現孤平);且“打”太庸常,動作特征不明顯;“砸”多指物對物,與人的聯系稍弱,而且多是破壞性的行為;“擂”的動作似乎比較頻密(想到“擂鼓”),不太符合木蘭花想象性格的設定。“敲、捶”雖是平聲合律,但“敲”力度太弱,“捶”力度稍強,但缺少豪爽的動作特征。最后選定“撾”這個字,動作的力度、頻度都合適,也有粗豪的動作特征,符合形象性格的設定。還有,就是三個“心”字在“心意”“心領”“心花”三處的修辭性重復。“心意”與“心領”會讓我們聯想到日常用語“你的心意我心領了”,這往往作為拒絕接受的一句緩沖語,而詩句中卻連“心領”都“無人”來“領”,送的人該有多落寞吧。“心花”與“心意”兩相對照,而且如上文所述還照應了開頭和全詩。結句的“璨”也是與“燦”相比較而選用“璨”的:“燦”為“火”旁,指火光;“璨”是“玉”旁,指玉輝,而木蘭又稱玉蘭,用“璨”正好切合其“玉質”。
作者寄語:
古人是“夫子自道”,我這“作者自解”算是什么呢?“王婆賣瓜,自說自瓜”吧(“自夸”了嗎?)。或者說,“種桃道士”說種桃?朋友們如果喜歡這樣,由作者自說自解自己的詩作,那就請留言告訴我,我便會繼續努力,奉獻更多的精彩。如果不喜歡,也請留下“磚頭”拍“馬”(作者姓馬),作者也要學“自拍”!
(作者:馬驚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