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多益網絡公司因“自愿降薪”事件攀上熱搜,引起這場火爆導火索的多益員工楊毅廷也是引咎辭職。
關于此事,網友眾說紛紜,褒貶不一,更多的傾向于排斥“自愿降薪”的管理制度,一度將多益網絡公司噴上熱點。
員工“自愿降薪”不管是側面提升員工福利還是變相的試探員工忠誠度,我想更多的人更加傾向于公司壓榨員工勞動力。
為何多數人會有這樣的觀點呢?
感同身受!
四個字足以概括,在中國,現在意義上的企業,都是注重利益為上,將公司的利潤視為公司發展的重點,至于員工的待遇和福利,那只是側面和公司利益相均衡的對比了。
曾經和很多公司老板交流過,他們基本上都是苦惱為何招工難,員工離職率高,我相信這是每個做企業的老板的苦惱。
究竟是員工心浮氣躁,不懂感恩公司,還是公司過于壓榨員工的勞動力呢?
我們對比一下全球工人離職率最低的德國企業是怎么做的?
德國企業員工有著令全世界“聞風喪膽”的高度企業忠誠度,他們的忠誠度并不是靠數據得出來的,德國員工很多都是在同一家企業工作四十年以上。
四十年,這是什么概念,在步入社會的風華正茂,直到白發蒼蒼的花甲之年,人生整個工作時間都奉獻給了同一家企業。
是不是羨慕這樣的企業,苦惱為何自己的企業碰不到這樣忠誠的員工?
你碰不到高度忠誠的員工是正常的,為何?
德國企業真正的講究將員工當做家人,他們不止是口號,真正的行動都能夠讓員工看在眼里。
一:令人眼紅的勞工政策
德國這輛工業戰車在員工福利方面令人眼紅,2015年,德國政府開始發福利,其中一條就是最低工資定在大約1.1萬人民幣;如果德國工人不想兩地分居,勞動局可以支付行李搬運費;父母雙方雙職工又要帶孩子,二人可以有一人申請帶薪假在家帶孩子,薪水為原工資65%。若一方無業,則可申請每月300歐元的補貼。這份福利叫“父母金”,是很多國家聞所未聞的。
二:出手闊綽的企業
EM?Motive主席Alex?Humpert坦言,他們在德國Hildesheim工廠一線工人的薪資按小時計,時薪大約在36歐元到40歐元之間,一周工作時間大約為40個小時。這樣計算下來,一名熟練技工的月薪約為6400歐元,相當于人民幣6萬元左右。
德國化工制造企業巴斯夫(BASF)集團人力資源總裁Wolfgang?Hapke博士解釋說:“除了按照市場水平設定工資,巴斯夫承諾應有的福利、個人發展的機會以及舒適的辦公環境。在很多國家,員工除了享受養老保障,還有補充醫療保險,以及股份項目,也就是投資公司股份享受收益——這都是為了鼓勵員工做巴斯夫的‘老兵’。”
三:獨有的人文關懷
在寶馬德國Dingolfing工廠,企業為員工提供了整套的醫療設施甚至護理師,只為給員工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和心情,讓員工能夠更加高效的投入工作之中。
不僅如此,為防止工人站立過久而隨處提供的舒適板凳;為防止員工閃到腰所做的可調整高度的貨架;為視力不好的員工加強照明度;在交班的間隙,工人們甚至可以在廠房內休息間里提供的便利床上小憩。
根據寶馬的分析數據,2020年,50歲以上企業員工數量超過35%,更多的“老人”將他們一輩子豐富的經驗傳遞給下一代,為新鮮血液提供了更高的質量,使企業保持較高的上升空間。
當我們天天羨慕德國高效率的時候,我們要深思了,是如何對待工人階級的了?
員工和企業之間隸屬于勞動合作關系,說的更加直白點,員工為公司創造收益,企業為員工提供物質、精神福利,兩者之間若是能夠保持產出和產能的均衡,沒有人想要離開這個熟悉又舒適的環境。
當員工在企業能不能夠得到生活所需的物質、精神需求,只有離開這么一條路,企業一味地吹噓忠誠度,只是虛偽的作假,首先不忠誠于員工的就是企業,這個時候何談員工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