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某天在當當翻書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感覺名字好奇怪,“群文”是什么?“群文閱讀”又是什么,于是買下,加入閱讀書單,直到月初才從書架取出開始閱讀。
蔣軍晶老師在本書的自序中,開篇提到作為教師,他希望培養孩子:1.愛生活,向往精神生活;2.會思考,會發現。尤其是第2點,身為家長的我,感受頗深,在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會思考,會質疑,會提問一直都困擾著我,為此我付出了很多代價,直到現在也未能完全掌握,有時候我在想從小學到大學本科畢業16年的學業生涯,我到底學會了什么,仔細想想除了基礎的文化知識外,我似乎什么都沒有學到(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等)。閱讀能幫助一個人成長,閱讀的過程中除了獲得知識,增長見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所謂悟行合一,有所悟,才能有所行,所以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習如何去思考,相對于傳統教育中單篇閱讀的方式來說,群文閱讀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去發現,對于思考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下面重點介紹一下什么是群文閱讀,對孩子們來說群文閱讀的意義是什么。
? ? 一、什么是群文閱讀
群文閱讀就是在較短的單位時間內,針對一個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書中原文)。也就是說群文閱讀要求:短時間、一個議題、多篇文章、教學。
短時間:短到什么程度?沒有清晰的量化規定,這個需要根據閱讀對象,閱讀材料自行斟酌,它的目的是為了提升閱讀速度,這必然會用到多種閱讀方式,比如默讀,速讀,跳讀等。我自己在閱讀過程中也出現過閱讀速度慢,必須逐字逐句地讀,否則就讀不下去的階段,后來慢慢發現不是所有的書都需要逐字逐句讀,也不是整本書都需要一個字一個字讀,快速閱讀的能力需要訓練。
一個議題:群文閱讀是將幾篇文章放在一起讀,那么這幾篇文章肯定不是隨隨便便找來的,它們放在一起要有依據,這個依據就是議題,議題是多種多樣的,只要能視為“同類”即可,比如可以是人文主題,可以是同一個作者,可以是相同題材,相同寫作風格,相同的表達方式等等。議題確定后,根據議題再找相關的文章。
多篇文章:依據議題找出多篇文章,幾篇合適呢?一般3-5篇(書中原文),而且多篇文章之間沒有明顯的主次之分,平等論道,不分主輔。找文章是群文閱讀中的難點,需要組織者有足夠的閱讀積累,能夠根據孩子的特點找出符合他們的議題和相關的文章。
教學:群文閱讀除了閱和讀,還要有教與學,教學是融入在閱讀過程中的,比如文章結構,寫作手法,分析,判斷等,需要在閱讀過程中講解。
? ? 二、群文閱讀的意義
群文閱讀對于孩子們來說:1)能夠練習默讀、瀏覽等無聲的試讀,日常生活中除了精讀,更常用的就是默讀瀏覽,默讀瀏覽是需要練習的,練習速度,練習在不同環境,不同情境下迅速進入閱讀狀態的能力。2)提升閱讀速度,群文閱讀的特性決定了練習閱讀速度是最基本的要求。3)適應真實的閱讀材料,這一點是針對傳統的課堂單篇閱讀教學來說的,我們教材中的文章多數都是經過刪減,改編,結構簡單,不完整,群文閱讀讓孩子們接觸真實,多元的閱讀材料。4)練習單篇閱讀很難練習的閱讀策略,比如求同,求異,整合,判斷,這些閱讀方法在單篇閱讀的時候很難進行練習,群文閱讀中則可以進行多方位的了解和練習。
? ?相對于群文閱讀的意義,作為小學生讀書會的組織者,我更關心的是群文閱讀如何實施,我希望能在讀書會上運用群文閱讀幫助孩子們提升閱讀能力。作者在本書的第二章中針對不同體裁的文章,做了群文閱讀的實例講解,可惜實例中絕大部分的書籍我都沒有看過,對于其絕妙的引導方式,我的感受并不深刻,反而是云里霧里,不過,通過本書我了解了群文閱讀這種能夠補充學校閱讀不足的閱讀方式,為小學生讀書會更好的開展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后續我將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