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順視點]:建議貼:關于學科預習新學期對師生三條忠告
忠告之一:要明白什么學科(章節)、什么類型學生、什么樣課堂需要預習?
1、并不是所有學科、章節都要預習,對數學、物理等需要深度理解的要加強預習,對難度較小章節就不需要預習。
2、并不是所有學生都要預習,對基礎知識扎實學科,對即時反應能力強的學生就沒有必要預習。
3、若教師釆用的是自主、討論、點拔的學習模式,須須先認真預習,并且對基礎題還要訓練,否則討論時就跟不上。
4、若教師講課風格屬講課速度極快,常有邏輯跳躍,題型難度遞進極快,課堂容量大,留給學生自行領悟、體會時間少,這樣學科須預習。
忠告之二:預習不能過長、預習不能過度;預習要"雙習″,預習還可"合作習"。
1、預習在復習、做完作業后進行,原則上單科預習時長在10到15方鐘。
2、預習過度。學習內容不多也不難,因過度預習學習內容一覽無遺,進而使課堂成為再次嚼饃的過程,假合作、無效展示的虛假學習充盈。
3、預習中的“雙類習"
預習環節中的習多數教師設計預習案多重視對明天新授內容提前習,但我要表述的是不可忽視對學習新知所具備相關聯舊知習,起到溫故而知新作用。比如,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對找最小公倍數、通分、同分母加減法這三類決定新知能否學會的基礎知識習應設計到預習案中,這樣雙習效果會更好。
4、提倡預習中的“合作習"。預習中的習除獨立習外,還可以小組合作習。比如語文中查字典給不識字注音,查字典解釋詞語意思,就可以小組中每個同學分工查,查后結果共享。
忠告三:學生熟悉預習程序方法,嘗試三本合一新探索。
1、學科預習需四個步驟:快速閱讀課本,尋找和標記重點概念、公式和原理,嘗試理解重點概念、公式和原理,記錄自己的疑問,尤其是后二步非常關鍵。若數學物理在預習新知時發現相關舊章節知識尚有漏洞,就需要進行復習和補漏。
2、學科預習目標定位:促進舊知內化、與新知混個臉熟;發現最難知識點。
3、通用預習六字訣:查(工具)、畫(重點)、寫(感想)、記內容、做練習題、思問題。
4、建議課前預習、課中筆記、課后整理三本合一。一個學校做法值得學習:“筆記本”不是課堂記錄本,它應該有三欄:“預習記錄”、“聽課點滴”、“學后梳理”,預習記錄是摘錄要點和自己所思所想的,聽課點滴是彌補預習不足和記錄問題解決思路的,學后梳理是對比前兩者并完成知識梳理的(注意補充、矯正和分析異同、對錯原因的),這樣的筆記本把預習、聽課、歸結反思連為一體,對學生思維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而且為學生自我反饋和朋輩交互反饋搭建起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