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孩子們不愛喝米粥,我也不太喜歡一成不變的早餐模式,但倪先生還是每天煮米粥。他已經習慣了早上喝粥的習慣。配合他,我也跟著喝粥,沒有佐粥菜的時候,心里還是有些落寞。
老花頭,除了稀薄的米粥,還準備了一些糕點,比如冰箱里的粽子、米糕,小姑子自己做的肉包,過祀節買的團子……填飽肚子為原則。
孩子們則不然,他們喜歡牛奶、涂上芝士的面包,還有各種肉腸或者麥片,口味偏西式。
某天,孩子們在朋友家吃小餛飩,竟然光盤。第二天,我也自己包餛飩,大的小的分別包了一些,真正吃起來也不過如此。果然,別人家的飯菜更香甜。
近期做了兩款輕易不愿做的食物。
其一,翻咸蛋。
之所以有個“翻”字,按老底子傳統的做法是要把鴨蛋在爛黃泥里滾滾,翻幾個身,然后兩頭沾上鹽巴,外面沾上柴草灰。現在找不到黃泥和柴草灰,我就煮了高濃度的鹽開水,里面放了花椒桂皮和八角,晾涼后,倒入事先準備好的干凈的玻璃瓶,把清洗后晾干的鴨蛋浸泡其中。封瓶前倒入少些白酒,隨后置于陰涼處,等候佳音。
一個月后,掏出幾個燒煮。比市售的味淡,有股花椒的清香。市場上買的咸鴨蛋,蛋白暗黃,很咸,夫妻倆分一個吃;自己翻的,咸淡剛剛好,每人一個還意猶未盡。
關鍵是食材好,鴨蛋是好友母親自己養的吃螺螄小魚長大的鴨子所生。
其二:糟鹵雞爪
超市買的冰鮮雞爪,清洗后去甲,中間開縫(容易入味),沸水里淖一下(水里加蔥姜蒜),撈出來洗去浮沫,重新入鍋燒煮。大約20分鐘后,撈出來,用事先準備好的涼開水沖去表面熱量(蛋白質凝固),然后晾涼,瀝干水分。
以往做糟雞爪,直接把煮熟晾干的雞爪倒入糟鹵浸泡,這次有所改良。玻璃盒里除了糟鹵,還加入少量冰糖碎粒和新鮮的檸檬片。
改良后的糟鹵雞爪,既有糟鹵的咸鮮,也有檸檬的香味,深受孩子們喜歡。
孩子們喜歡吃河蝦,隔天買一次。為了換口味,倪先生買回大號羅氏沼蝦,結果受冷落。
小姑子自己掐的新鮮蝦仁,送來一小碟。我做的蝦仁炒雞蛋,被晨寶錚寶一搶而空。
絲瓜變著花樣吃,炒雞蛋,炒毛豆子。
毛豆子用處大,點綴,吊鮮。毛豆子芋艿,紅燒桂魚也加少許毛豆……
學薔薇樣,買毛豆角,自己剝豆子,保準食材的優質。
入秋后,菱角悄悄上市。倪先生看到水紅菱,買回家顯寶。哪知道孩子們不喜歡,說不甜,味淡。
放了一天的菱角,失去光鮮,色彩暗淡。心里明白,再不吃就壞了。
剝出菱肉,與蓮藕、雞頭米同炒,青豌豆、胡蘿卜作點綴,滿滿一大盆。
同是水八仙的蓮藕,極受孩子們喜歡,醋溜、清炒,還有甜蜜的糖藕。
近日買了即糯銀耳,泡開后燒煮,加入同里好友送的蓮子和紅棗。這款午后甜品,也受好評。
那天,小姑子送來2袋媛媛買的螺螄粉,問旻旻是否喜歡。這螺螄粉,愛的人愛死,不愛的人掩鼻繞行。旻旻屬于前者,據說夫妻倆常買常吃。
這回,投其所好。
七七八八的調味包攤了一桌,難聞的味道是其中的螺螄包發出的。晨晨竟然愛吃,一大盆螺螄粉,母女倆分食。收拾停當,家里依然彌漫著這股臭味。倪先生下班回來,東嗅嗅,西聞聞,始終沒有想到螺螄粉。
這貨,我們從來沒吃過。
餐后水果,除了西瓜、豐水梨和香瓜,還有黃桃、獼猴桃、石榴等。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水果品種繁多。
日常餐飲彰顯一家人的生活。
還是那句話,孩子們難得回來,餐桌上的飯菜必然比平時有所改善。即將去海南,看看女兒家的餐桌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口味,菜品肯定與蘇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