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聽來的故事:
“我想和她分手了。”
上周和朋友聚會,酒過三巡,一個男生朋友突然這樣說:“我們已經很久不聊天了,總是說兩句就會吵起來。我女朋友脾氣很差,從來不會理解我,更沒有上進心,還有很多讓人受不了的生活習慣。”
我勸他,“和她好好談談吧,這些問題說不定還能解決呢。”
他搖搖頭:“我真的累了。我確認我們沒有未來。”
眼看他這段感情沒有轉圜余地,我只好說:
“那既然這樣,你就跟她提分手吧。”
而這個時候,他卻突然坐直了身子,義正言辭地反駁我:“她死都不會跟我分手的啊”,
“我們已經談了三年了,沒法狠下心”,
“她29歲了,這個時候和她提分手,人家怎么看我”,“我們都見過家長了,我的爸媽也不會同意的”。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有點好笑。
他想讓我說什么呢?
難道說,你可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好男人,女友在你眼里一無是處,你卻還是念著三年舊情沒有主動提分手。
你不忍心讓她難過,不忍心讓她承受“大齡剩女”的壓力,更不忍心讓她的父母失望。
你一個人承受了所有的委屈,只好去外面吐槽對方有多么的糟糕,是嗎?
而在他四處唱衰這段感情的時候,對此毫不知情的女生,或許還沉浸在愛情的獨角戲中,滿心歡喜地等他回來,期待著他的求婚。我一想到,就覺得有些辛酸。
后來我才聽說,原來聽他抱怨過的,不止我一個人。周圍的朋友,幾乎都聽他說過這個“不堪”的女友。其實男生的動機,我再清楚不過。他只是想要給自己找個臺階罷了。
一邊預謀分手,一邊又希望身邊的所有人都同情他的“不幸”,歌頌他的委曲求全。
他在用冷暴力等待對方發現,最終主動提出分手。而他,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好人。
這好像你給人判了死刑,但不想親自動手,卻跟對方說,“要不然你還是自殺吧,我下不去手。”
殘不殘忍?
我相信大家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人吧。
明明不愛了,卻找盡借口拖著,就是不愿意親手去畫下那個句點。
但是說真的,你自以為離了你就會要死要活的那個人,未必在乎你到那個程度。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段話:
“現在的人太把自己當回事了。談戀愛談不明白,分手也分不明白,非要搞什么冷暴力讓你自覺退場。
請問你是覺得我會糾纏你嗎?還是讓我自己退場,顯得你沒有那么渣呢?
請你大可不必把自己想得那么難以忘懷,我也沒有你想象中那么不堪一擊。
你直接告訴我你不喜歡我了,比你不回的微信,不接的電話,冷漠的態度,爛掉的借口,善良一百倍。”
我深以為然。其實在這個時代,沒有人非要用一段感情來綁架另外一個人的一生。
當一段感情結束的時候,我們害怕的從來都不是告別。
而是自作聰明地不告而別。
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在影片當中,女主角劉三蓮遭遇了婚姻危機。面對丈夫的冷漠,她想盡辦法討好,甚至哭著乞求,“你說我哪里不夠好,我可以改的,我可以學。”但是丈夫沒有回頭。
他在診斷出身患癌癥之后,果斷離開了家,拋下了妻子和兒子,和自己真心愛的人度過了最后的一段時光。
可憐這個妻子,就連丈夫的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她崩潰了,在心理醫生面前泣不成聲:
“這一切難道是假的嗎?
難道就沒有一點點愛嗎?
就...一點點也沒有嗎?”
兒子出生的時候,他把自己擁在懷里,那個時候的感激是假的嗎?
紀念日的時候,他給自己準備了禮物,那個時候的用心是假的嗎?求婚的時候,他單膝跪哭著說“嫁給我”,那個時候的愛情也是假的嗎?
甚至告白的時候,他的心動和欣喜都是假的嗎?從得知丈夫另有所愛、不告而別的那一刻開始,她不斷翻找過去的回憶...
時光從最后的那句晚安,倒回到最初的那個擁抱。
一點一滴,全都是假的嗎?
而所有的質問,因為丈夫的離世,再無答案。知道嗎,感情當中的不誠實和冷暴力,就如黑洞一般會吸走所有的美好。
它甚至讓那些明媚的、真摯的過去也失去顏色,變得一文不值。
你看,真誠告別的意義就是如此:
至少,讓我知道你是從哪一刻開始不愛我了。
至少,讓我回憶里,還有真誠的部分。其實,我覺得主動提分手不也是一種擔當嗎?
這樣才能不再互相耽誤,也停止彼此消耗。
我還記得宋丹丹提起自己的一段婚姻的時候,曾經坦然地說,“離婚是我提出來的,是因為我有了十年里面唯一一次的婚外情。
我當時太孤單了,太需要愛了,然后我非常迅速的和一個人戀愛了。
第三天我就給英達打了電話,我說我有外遇了,我們離婚吧,他說好。”
在這個年代,一個公眾人物承認出軌,對事業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
可宋丹丹還是這樣做了。
她選擇對伴侶坦誠,也對公眾坦誠。
愛得坦蕩,愛得讓人欽佩。
可如今,太多人把戀愛和婚姻搞得像找工作一樣。
厭倦著當下的,尋覓著更好的。
確認拿到下一份offer之后再和上一家解約,好像這樣才更有安全感。
但,何必呢?
愛情的靈魂從來都不是“在一起”,而是“在愛著”。
如果你覺得不愛了,千萬別拖著。
因為這才是對彼此愛情最后、和最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