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把那些每年讀100本、200本書的人當做崇拜的對象。于是也想像他們那樣,可以讀完100本書。
2019年,我真的讀了100本書,但現在想想,大多數的書中寫的什么,都忘記了。這樣的閱讀當然是沒什么效果的,空有一張好看的書單。
看了一個讀書大咖分享的閱讀方法,反省了自己的閱讀誤區有以下三個:
一、集郵式閱讀
沒有閱讀目標,為了讀而讀。每月看著一串書單,腦子里想的是,什么時間讀完一本,規定了完成時間。
在讀第一本的時候,心里想著第二本該什么時間去讀。這種讀書,說的難聽點是翻書。以翻完為目的。
二、只有輸入數量,沒有輸出量化。
我經常讀十本書,才去寫一本書的書評。
凡是記住的,印象深刻的書,都是寫過書評的書。
閱讀的過程應該是一個閉環,閱讀——思考內化——輸出——運用實踐。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
而只盯著讀了幾本,而沒有要求一定要寫多少篇書評出來。很明顯對自己提升是沒有什么幫助的。
如果將輸出量化,比如要求每本讀完必須寫五百到一千字,感想也行,筆記也行。
一個月,半年這樣堅持下來,效果肯定是很明顯的。
三、過于依賴聽精縮版的干貨。
很多人都喜歡干貨,聽書,領讀,都是分享干貨。但干貨并不代表書的全部。
再說書中還有很多知識點,每個人的需求點又不同,對別人看來沒用的知識,恰恰是你的短板,如果不去看全書,就遺漏掉了一個大的知識點。
閱讀也是尋找自己密碼和鑰匙的一個途徑。
依賴別人提取出干貨給你,自己并沒有真正掌握一本書的精髓。
因此,書還得自己讀,只有讀過才有自己的感悟。
新的一年,精進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