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離赤草村2、3公里有個錦三村,當年老黃的老祖宗就是從這里遷到赤草的。老黃還是小黃那會到錦三村放電影,生產隊長老何就招呼他到家里吃飯。老何的閨女小何比小黃小兩歲,愛看電影。每到放電影,也不用“擔凳仔,霸頭位”,總能尋到最好的最好的位置。后來,錦三村成為小黃最常來放電影的一條村;再后來,小何成了小黃的媳婦。1983年改革開放后,小黃嗅到商機,成為從化最早搞單干的放映員。十年前的8.75mm口徑的小機換成質量更好的16mm中機,兩輪的換成三輪的摩托,還多了一個小15歲的搭檔何燦明。1994年,老黃在老家用石棉瓦蓋了一間90平米的“赤草放映院”,有120個人造皮沙發座椅,用的是35mm大機。老黃的電影院剛好碰上房地產開發,這里成為身強力壯的民工們晚上最愛的娛樂場場滿座。“那會放性教育片是最賣座的!”老黃狡黠一笑。片子叫《結婚以后》,青年們以為是身強力壯的一個“泄口”,不料是講述新婚學校的故事;還有異國朝鮮悲情催淚片《賣花姑娘》,老黃進門每人發一包紙巾,承諾“不哭不收錢”。結果青年們在這找到“泄口”哭的一塌糊涂,帶動紙巾銷量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