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時間如枯竭的牙膏,富人時間似水份充盈的海綿
美國有個女作家,只身混入底層,寫了一本有關底層人群的書。
她觀察到,窮人經常不得不吃性價比明顯不合理的快餐,這些花費在一日三餐的錢占據了他們收入的很大比例。
那么窮人為什么不自己動手做飯呢,明明這樣可以減少支出的?
原因是收入低的人受到的制約更多。
要想在屋里做飯,必須去租條件好一些,房租也更高的房子。
而窮人不能隨便動用自己的錢,一旦不小心打破了勉強維持的鏈條,那么惡性循環就開始了。
“低賤”的泥潭
《我的前半生》里羅子君剛剛要和老金發展下去,老金帶她去見朋友。
轉眼老金就要求子君穿得樸素點,潛在意思可能是子君并不怎么配穿美麗價高的衣服。
子君不傻,她也察覺到了老金既喜歡她勝過周圍女人的美貌與氣質,同時也在一個勁兒伸手抓住她,用最廉價的代價來得到子君。
如果兩個人生活在一起,一方總是壓抑克制對方,這是不尊重人的,同時也表明TA總是要求對方比自己低一等或是幾等。
這個時代,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要做一個能夠自主的人,就必須學會聽懂聲音背后的含義,并且加以分辨篩選合理聽取。
當你處在一個看似穩定的環境里,但是實際上你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力。
就好像富翁可以自由決定自己去不去釣魚,而漁翁不去釣魚就會餓死。
如果你選擇安逸的眼前,總是逃避躲閃需要投資提升的將來,別人覺得你不配去這樣那樣,你自己也認同這一點。
那么久而久之,你就像進入泥潭一樣,不停下滑,直至到達最艱難的階層為止。
伍繼紅何嘗不是因為這一點,從放棄了大學生可以勝任的工作開始,一直往回縮,選擇去做疲累身心的工廠活計,再往回縮,結婚生子,一個個累贅讓她不堪重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