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文化自信?? 弘揚中華文明
? ? ?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中國的文化自信就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做底蘊,增強了華夏兒女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逐漸形成炎黃子孫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頑強不屈、奮發向上,堅忍不拔、自強不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這是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第四個自信”。習主席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因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更因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 ? ?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們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四大發明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諸多領域的領先使中國猶如東方巨龍長期屹立在世界之林前列。但輝煌過后,驕傲的滿清政府以天朝大國固步自封,躺在祖先的文明遺產上過日子的由頭,他們盲目自大,老子天下第一。拒絕接受先進的外來事物和文化,從而導致中華民族近百年屈辱史的開始。但中國人民憑著骨子里形成的民族精神,這是深刻在我們骨血里、世代傳承的一種精神。大批有識之士始終堅持復興中華的偉大夢想,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復興之路。偉大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倡“民主”,傾畢生精力推翻了腐朽的滿清王朝,開辟了民主共和國;中國共產黨提倡“共產主義”,推翻了“三座大山”和腐朽的蔣家王朝,建議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幾代國家領導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用中國的文明結合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立足于中國實情,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終于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奇跡。
? ? ? ?但是,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那就是中國目前還只是一個文化大國而不是一個文化強國,我們文化軟實力的表現與物質硬實力的日益強大并不相稱。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各種文化思潮一股腦的涌入,使很多中國的年輕一代產生了迷茫,他們盲目的崇洋媚外,排斥中國傳統文化,認為外國的一切都比中國的好,甚至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記得電視上曾經播出過很多街頭采訪,當記者問道一些中國歷史或中華名人時,現在年輕人的回答卻是胡謅八扯、張冠李戴,有的甚至把外國的歷史和當下的明星作為答案,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警醒——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必須加強,中國人必須要文化自信。
? ? ? ?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和在世界的影響力日益突出,我們的國際地位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文化軟實力也得到了提升,用一句歌詞來代表——“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孔夫子的話也越來越國際化”,尤其是至今已開辦十年有余的孔子學院,便是我們推行文化走出去的良好實踐。根據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0月,已經通過中外合作方式在159個國家,設立了15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累計培養各類學員1300多萬人。并且已有180多個國家開展了中文教育項目,75個國家通過頒布法令、政令等方式將中文列入國民教育體系,4000多所大學設立了中文院系、專業、課程,7.5萬多所主流中小學校、華文學校、培訓機構開設中文課程。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正在學習中文的人數超過2500萬,累計學習使用人數接近2億人。我們有理由相信,中華文化之花,必將開遍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