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第一次聽到讀書營三月份的任務是讀完10本書的時候,我是不能接受的,10本?開玩笑吧,即使是小說,我也不見得看得完啊?不僅要看完,還要寫讀書筆記復盤?那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啊。但是看到有那么多的小伙伴都表示要參加,我也被激起不服輸的精神來。去圖書館挑書的時候,這本《高倍速閱讀法》真的是嗖地一下跳進我的視線,開場還需鑼鼓響,第一本就是你了!
? ? 《高倍速閱讀法》美國,Paul R Scheele佳永馨璃翻譯,中信出版集團。副標題是:影像閱讀法+全腦思維系統,將閱讀效率提升10倍的全新學習方法。
01 要想高倍速閱讀,首先要做的是改變既有的思維習慣。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育都是精讀,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怎么安排的段落,扣一詞一句的意義,甚至一個標點符號都不能放過。那么,我們生活中的閱讀是否也需要這樣呢?答案是否定的,不需要,甚至這樣的閱讀習慣將阻礙我們的閱讀效果。因為我們處于高度信息化的環境中,需要閱讀的內容和載體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不同的文章該理解到什么程度都是不盡相同的。需要我們按照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節奏。比如說,八卦,掃一眼就行了,說明書,你找到你要的部分就好了,工作文件,你要找到對你有要求的部分來重點讀。
02 高倍速閱讀法的五個步驟
步驟一:準備,明確目標和進入集中學習模式
明確閱讀目的,你的目標會是你大腦的引擎,在閱讀中時刻督促你調動你的積極性。這種心理的力量是很強大的,能讓你的身心充滿能量,并且會變得更加敏銳。明確目標,也能在遺漏的時候不懊悔。
集中注意力,這個章節提供了一個“橘子集中法”,很好。想象有一個橘子,帶著清香的新鮮橘子,在你后腦勺的斜上方,穩穩地停住,身體放松,視野拓寬,目光可以流動,但注意力始終高度集中,感覺一下子就能抓住某個特定的詞組或者掃視一整句話,打造一種放松又專注的狀態。
步驟二:預習,了解概況,評價是否符合閱讀目的,決定是否真正開始閱讀。實質上是為了對將要進入大腦的信息進行的一個分類。當然,沒有價值的讀物,那就直接放棄吧。
步驟三:影像閱讀。顧名思義,用拍照那樣的方法閱讀,一秒一頁的速度。方法我看明白了,但是事實上我做不到。這個步驟中,作者強調了在閱讀開始前需要自我肯定,結束時再次自我肯定,這一點我認可的,心態會影響學習效果,毫無疑問。積極的心態,幫助我們學習技術,達成目標。反之,你一直擔心的,也必將成為現實。
步驟四:復習,尋找觸發詞和提問。我們一般會說“關鍵詞”,這里翻譯者用了“觸發詞”,很傳神,存在感更強,要知道,一般來說文章的作者要表達的觀點往往很簡單,那些個“觸發詞”,就是作者為了強調某一點而多次使用的詞語。一本書里也就那么20來個吧。提問,這個環節也很重要,人腦最為可貴之處在于,一旦有了疑問就回去自動尋找答案。觸發詞和提問,營造出一種“渴求信息狀態”,促進你的大腦釋放出強大的力量。用跟接地氣的話來形容,那就是“走心”,觸發詞是腳印,提問是一種線索,串起來,走過你的心。
步驟五:激活。主要過程有:重審問題、超讀+摘讀+跳讀、和繪制思維導圖。讀一本新的書,肯定問題很多,再次思索問題跟你的閱讀目的有什么關系?超讀,是對文章的統讀,看整體;摘讀,則是挑選能達到閱讀目的的部分來看;跳讀,不要因為跳過的部分產生罪惡感,沒有關系,理解的真正意義在于多次反復、分階段慢慢深入。或許每一次閱讀,都會帶來不同的感想,這是非常正常的。
繪制思維導圖,這個環節不闡述了,太流行了,以致于小學生都紛紛開始學習,我想,這也是對一本書、一篇文章的總體把握的方法之一吧,幫助加深記憶的功能。
03此外,書里還提到“同主題閱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得心應手地使用某項技能”“如何克服覺得自己做不到的負面想法的NOPS方法”等等,都是很經典的內容。我摘抄了下來。
04以下是我的心得。這本書在教方法的同時,非常注重對人的心理研究,對我們可能出現的讀書的心理狀態解釋得很詳細。
開卷有益,不要怕。只要你開始讀,都還來得及;只要你讀下去,都會有收益。
遇到困難,不要慫。閱讀中會有不懂,混亂甚至挫折,那都是“進化”的表現,正視和接收自己的情緒,享受這個進階的過程。不懂就跳過,答案說不定就藏在下一章呢。
讀書,不在于讀懂作者所有的想法,而是他的想法是否對你有觸動,是否有借鑒。再小的觸動和借鑒,都是朝著目標踏實的一步,意味著你離你的目標更近了,都是絕對不容忽視,十分有意義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