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放學了,孩子們背上書包準備回家,校門口,一個個小家伙揮著小手跟我說再見,“老師再見!”“思彤再見!”我也禮貌地一個個跟他們再見。
“老師再見”? “宇萱再見!”
“老師再見!”? “子軒再見”
“老師再見”“語涵再見!”“哎呀!老師……我不是語涵,我是紫涵!”一個小家伙撅著小嘴仰著頭,告訴我又叫錯了!我連連道歉,“哎呀,老師又叫錯了!我保證下次一定記住了。”“好的,下次不許再叫錯哦!”小家伙背著書包顛顛顛跑去找媽媽了。
? ? ? 旁邊的同事笑我我:“你還用挨個叫他們的名字嘛!”我撓撓頭說:“嗨,我不是老忘記嘛!”是的,我老是忘記,老是弄錯!
? ? ? 這一年我教了六個班的課,一個班40多個學生,一下子200多個娃,記住學生的名字成了我的老大難。很多孩子的名字很相似,例如:有最近幾年特別流行的名字“語涵”“紫涵”“子涵”,“宇軒”“宇萱”“子軒”,有根據當地輩分起的名字“英旭”“英哲”“英嵩”“英豪”“英姿”,還有超級“時髦”的四字娃“宋佳一凡”“劉李俊杰”“馮英淑慧”……哎呀媽呀!這眼花繚亂的名字可要了我的老命了!
? ? ? 我教的是小科,很多班級一周就一節課。平時上課時間緊,為了不浪費課堂時間,我就圖省事了,在叫學生回答問題時就叫“這位同學”“那位同學”“那位高個的同學”“那位穿什么衣服的同學”……諸如此類地叫,很長一段時間,我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
? ? ? 直到有一天,在校門口遇到一位家長,她很熱情地跟我聊天,告訴我她孩子是xxx,說孩子可喜歡我了,并詢問我孩子上課是否認真。我竟一時慌了,雖然我知道這個名字,但卻不知道是哪個孩子叫這個名字。也許見了面,我立刻能說出這個孩子是哪個班的,坐在哪里,學習什么情況等。但此刻,名字與孩子的臉卻對不起號來。我感覺羞愧極了,搪塞幾句趕緊“逃跑”。回到辦公室,我暗下決心:一定、一定、一定要盡快記住學生的名字。學生那么喜歡他的老師,而他的老師竟然不知道他是誰,若是學生知道這個事實,會不會傷心的!
? ? ? 于是我把每個班的座次表都打印了一遍,貼在課本里,每次去上課,一定先確認一遍名字再熱情地叫這個孩子回答問題。就算浪費時間,也一定要響亮地叫出學生的名字。有時候玩說名字游戲做課前律動;有時候我親自發作業本,試試能不能發對人;批作業時我在想這個孩子是誰?校園里遇到跟我打招呼的同學,我親切地叫著他們的名字跟他們打招呼。
? ? ?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我這個記性不好的人,終于記住了這200多個孩子的名字。記住了學生的名字,我感覺安心多了。再遇見家長時,心里特別有底氣;再跟學生的溝通時,也覺得踏實多了。
? ? ? 老師和學生之間,不僅僅是我教給學生知識,學生豎著耳朵聽,學會就完事了。老師和學生之間更多地是情與情的碰撞,心與心的溝通。我熱情地看著這個學生,響亮地叫起他的名字,孩子積極主動地回應我,在這樣真實的互動中我們才是師生該有的樣子。他們是我的學生,有名字,有情感,不是課堂里的“這位同學”“那位同學”甚至“某些同學”!
? ? ? 很多小科老師覺得自己教得學生特別多,認不過來也很正常,語數外、班主任老師認得清就行啦。可是,反過來想想:你雖然有很多學生,可在這一科上,你的學生卻只有你。作為老師,不管是主科老師還是小科老師,大聲叫出學生的名字,把孩子真正放進我們心里,才值得收獲真正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