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論》
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與是類乎?其與是不類乎?類與不類,相與為類,則與彼無以異矣。雖然,請嘗言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無也者,有未始有無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無也者。俄而有無矣,而未知有無之果孰有孰無也。今我則已有謂矣,而未知吾所謂之其果有謂乎?其果無謂乎?
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歷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無適有,以至于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
人性都是希望是我說,別人來聽,我認為辯論是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力,這也是心力不夠強大,不要在和自己幸福無關的地方耗費精力,回到第一課,我想要的幸福是什么,無需自卑,無需驕傲,無需虛榮,我們沒有必要活在別人的目光里,人生那么短,當下的每一種狀態都是我自己的體驗,酸甜苦辣,都能從不同方向來滋養我們,心態放開,也就不想去和別人辯論什么的,因為那些不值得我們花費精力,這是我對于這個課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