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酷熱的夏日午后,和閨蜜相約,說起時不時來侵襲的無意義感,好像大家的感覺都差不多。退休的年份眼見的變成了個位數,孩子的青春期和自己的更年期日漸交疊,前半生被推著走到現在的我們,似乎過的并不賴,卻時不時的被人生的無意義感來侵襲,這是中年危機了嗎?
同樣的,一個男性朋友,長期工作996全身心投入工作,臨近50生活節奏慢下來,回歸家庭。但似乎從一線工作退下來,始終都沒法平靜的展望自己退休之后將如何生活。柴米油鹽那是浪費生命,琴棋書畫咱的確沒有這個雅興,運動鍛煉似乎力不從心是一方面,其實是打心里覺得何苦來哉?心里知道工作不是全部,但仍感到突然就失去意義,看來中年人不論男女都有一樣的問題。
剛好在視頻公眾號也看到,類似的人生的無意義感在年輕的一代一樣也存在?,F在被抑郁癥俘虜的年輕人還是并不少見,那其實是一種更嚴重的無意義感,造成病態需要治療,才能更好的開啟后半生的生活??雌饋砣松S時會產生一些生命的無意義感,無論男女和老少。
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無意義感的產生都可能是這樣一種情況,不知道自己想要/看重/在乎/關注/興趣的是什么,什么都沒有意思。輕的是“沒意思小姐”“Idon'tcare”,再來就是抑郁輕生了。他人的期待或世俗/社會評價體系的認可如同枷鎖,既痛恨也無力,覺得自己很渺小,無力達成,也無力企及。又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或支持系統。于是無力感、無價值感,然后伴隨著無意義感。
有人說人生本來就無意義,從結果上來說,每個人的終點都是生命的終止。從這個角度上來人生都沒有意義。那我們想要的意義是什么呢?我想應該是這個過程吧,在這個過程中,我哭過笑過累過躺過,感受過,震撼過,經歷過,豐富了生命體驗,困難也好孤獨也好,創造也好。自己體會最真實有意義。
在這個過程中悲歡喜樂的感受都比那個最后的終點來的真實、細膩、具體、豐富。不管你做了什么,投身于當下,安在于每一個當下,體驗一朵花的芬芳、一杯茶的清香。而不必在乎這段時間。我又得了一個什么獎?只是自己得到心靈的片刻的體驗和體悟,那便是人生意義的一個豐富吧。感受重于結果,體驗重于成敗。
剛好這幾天花時間讀完了陶勇醫生的《自造》。自造價值觀,自己造一個人生意義,真的非常感動……也是對人生意義描述,我們把自己生活和職業用內窺鏡的視角再看看,結合自己的體悟為自己造一個人生意義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