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內容:運營的一些核心技術&工作方法
■3.1運營要掌控自己做的事
■3.2運營必須具備數據分析的方法和意識
■3.3關于內容運營
■3.4PGC和UGC
■3.5內容的“組織”和“流通”
■3.6轉化型方案的寫作方法
關鍵詞:定位,調性,UGC,PGC
1.定位與調性
內容運營有兩個核心—定位與調性,通俗的說就是你的內容要有邊界,要有自己的風格,要有高的辨識度,善良也好,流氓也罷,沒個性就代表你會被淹沒在人潮之中。其實互聯網人是最注重個人品牌建立的,這也要求我們要有自己的風格,而且這種風格一定要在初期就搭建起來,一旦印象建立起來,想要扭轉是非常難的。作為一個產品,我深感此理,尤其是在與技術的博弈中。
那么在定位與調性確立后,需要繼續處理三個關鍵點:內容的生產,內容的組織
與包裝,流通。好的內容有三個特點:有主線;少字多圖去描述復雜邏輯;圍繞用戶感知去輸出。
2.UGC與PGC
UGC生產通路:
a.內容初始化—有初始內容累積
b.少量用戶加入生產—找到重要的第一批種子用戶
c.內容生產者激勵—人家為啥生產?給個完美的理由—感情好,回報高
d.更多新用戶加入—具備了優質內容,剩下就是推廣了
e.更多新用戶加入生產—發揮標桿的力量
這里想吐槽的是,不能光一腔熱血,互聯網的世界要順勢,有多少豬站在風口都飛起來了。
PGC
a.用戶愛看愛傳播。選題60%,內容40%。在這里作者提到了靈感,隨時記錄靈感是非常必要的,有時夢境也能給你帶來意外的驚喜。作者再一個想表達的就是萬事開頭難,前期的框架搭建是艱苦而卓絕的,要堅持。最后就是風格固定的呈現形式,這是你個人標簽的一部分。
書案例中總結了三節課的運營方案和數據,我認為總結了所有可行性方案:
1,粉絲自然增長:整體分析了2月份粉絲增長數據約130-150,且2月份因為過年沒做太多活動或策劃。得出結論:能維持整體內容質量不下降,150人日增長是可以的,150*30=4500
2,高質量內容:加強一下內容端發力。按1月份經驗,每次能產出一篇高質量的深度好文,3天后預計能帶來500左右粉絲(主要來源:大V轉載;其他平臺傳播,如知乎;),按時間、精力和能力預計每周可以產出4篇爆款。500粉*2篇*4周=4000粉絲
3,轉載渠道:和多些行業大v建立聯系,形成內容合作。按照已知的大v號和新榜等渠道的查詢信息進行估算,合作渠道能增長50%,這些渠道帶了的日常粉絲增長平均每天80人,所以,80人*30天=2400
4,主題連載:連載內容預計還額外拉動粉絲增長,每篇能帶來300左右,這個系列預計每周寫兩篇,300*2篇*4周=2400
5,用戶傳播:三節課資源足夠高、足夠精良的在線課程,且3月份開始還在大量在線課程陸續投放。再包裝3月份課程和之前課程,借助用戶上完課的口碑外化帶來更多的粉絲。這塊預計能帶來3000左右增長
6,課程拉新:3月份外請一個講師做一個在線話題–如何用數據驅動產品和運營,圍繞著這堂課再做一次活動,大概是用一個帶微信公眾號二維碼的上課邀請函,轉發邀請函到朋友圈,活動結束后可以有機會能進在線在群上跟老師交流。這個活動通常能帶來,1500粉絲
7,大號互推:盤算手里有5 6個大號資源,準備組織起來做一次大號互推。這些大號副圖文閱讀量都能達到4000+,找到6個大號,粉絲間互推轉換率12%左右,3500*6*12%=2900
8,H5傳播:這個不好說,暫時以每次能帶來1000+,如果3次,就能1000*3=3000
9,渠道外推:如,知乎,簡書等內容渠道,這個只是嘗試,預計帶來1500粉絲增長。
以上9項全部落地且達到預期約能帶來2.52萬增長。
總結:
任何時候,當你拿到一個運營指標的時候,都應遵循如下幾個步驟進行思考,并最終落地。
第一,分析指標由那些要素構成?再將這些要素間關系找出來,最后變成一個公式。
第二,分析第一步中找出要素是否還有提升空間?
第三,具體思考,如果要提升某個分支指標,又需要將其拆分為何落實為哪些具體運營手段?如:優化文案,還是做幾個送禮品活動,還是發多幾篇微信圖文、幾篇微博?
發現這些做事方式,就是先有一定要有認知思維,再去接觸具體技能,這樣效率會更高。讓自己更具“掌控力”。不管做多繁雜的工作,學會做好自己的目標和工作內容管理,這是一位運營人做重要的技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