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說今天是晴天,怎么現在天卻陰了呢?”
“這有什么稀奇,沒聽說這句話嗎,天有不測風云,你以為天氣預報就是百分百準確啊。”
我和老王剛才還在說天呢。
“喂,天有點下雪了。”黃大哥閑來無事總和老王互動,談天說地成了家常便飯。
通電話不久,我向窗外一望,哇,鵝毛大雪在窗外彌漫開來。
我趕緊走到窗前,想仔細觀察一下下雪的情景。最近讀名家的作品,最大的感悟就是人家能把死的說成活的,簡單的一件事在人家的嘴里說得活靈活現。
比方說遲子健在她的小說里把河里的魚說成是光著屁股的胖娃娃。把萬紫千紅的花說成是彩虹的子女。我感覺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是離不開比喻句和擬人的寫作手法。
我在窗前看著飛舞的雪花,不知道該怎么形容,心里那個急呀,就像空中飄的都是100元的鈔票,可就是一張也抓不著的感覺。
太陽出來了,雪花就沒了力氣。我趕緊在手機上零零碎碎打下一串字。
像柳絮飛舞,像銀河里的星星。太陽出來了,興致減少,舞步也慢下來,在半路就夭折了。
太陽從烏云中殺出來,雪花沒有了市場。像沒有觀眾的演員,自己下了舞臺。
奶奶領著孫兒在雪中劃拉,寫著什么。
現在再看一遍,感覺自己的語言就像老掉牙的歌謠,太沒新意了。
今天抄寫遲子健的《會唱歌的火爐》,里面那些比喻句把我的眼珠子都閃花了。手懶,現拍下讓友友們也來欣賞一下。
今后我要多學習,讓自己的語言別那么干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