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
憤怒的表達,真是我的性格短板。之前,憤怒有,但面對強勢的我要就是隱忍,要不就是潑過去,對事情沒太大幫助也對自己的信心打擊較大。比如一次工作安排到基層單位做專題講座,領導做的講義想鍛煉新到的部門副職,但因副職有事臨時安排一直負責該板塊的我去講鍛煉鍛煉。我到不怯場但在講課后期,可能領導覺得我表達不夠專業細致或者那個部門沒把講義的精華掰細,直接上臺打斷我的講課然后繼續后面的部分。
當時,我是憤怒的,覺得很沒面子。我覺得既然讓人鍛煉,那么有什么應該下來說,而且我總體是沒問題的,前面一直講得比較順。對于臨時接到任務且不是ppt制作和思路擬定本人,理解上有出入也是正常的啊,現場有基層有部門同事我怎么開展以后的工作。
坐在一旁情緒很低落,我很尊重也很欣賞我們領導。我知道她是把會議現場效果放在第一而非針對我,這個事情我自己有很大責任,既然接了任務應該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則在第一時間消化材料(會前有半天時間去做了手上當時急的事情),在不懂或不特別明白也按自己的思路往下走而沒和她交流。最重要的是,從來就沒事先想過這個專題如果我講會怎樣講,日常工作太過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
最后我沒再提這個事情,很沒性格也對信心打擊大。沒有提起勇氣表達自己的情緒,也沒對沖突起到良好的溝通,哪怕讓她說出我的不足落在具體舉措上本身也是一種進步。
A2:
我家是狼爸主導,但我比較傾心蒙式理念。最近因為是否讓一歲半的妹妹自己拿勺子吃飯意見不統一,早上因為拿勺子的妹妹和奶奶合作不好打翻了荷包蛋再加哭,爸爸生氣得把妹妹關在屋里教育一通,矛盾爆發、我憤怒他的蠻橫
第一,停下來深呼吸, 調整情緒,一定要忍住不要急著說泄憤的話
第二,整理思維,為什么生氣?一是不接受他不容孩子吃飯弄勺,二是他以吼嚇打為教育方式讓小孩心生恐懼
第三,尋找我的需求:我生氣,是因為對孩子敏感期的滿足恰恰是她心智成熟和安全空間構建的最佳途徑;我生氣,是擔心恐嚇教育容易給小孩造成性格懦弱,而愿意選擇教育;我生氣,是覺得規矩和自由不能那么對立,不能大人想起一條就設一條
更擔心,兩種理念并行小孩心里扭曲我又不愿意完全附和他
第四,表達,哎,最難的,因為老說不過。
我生氣因為小朋友需要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需要有適度的探索和冒險。你不讓孩子哭但白天老人只有小孩哭就完全滿足,小朋友會無所適從,而且心生恐懼(可以有畏懼而不能恐懼),最終影響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