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背著辣椒看著路邊開了零星幾朵婆婆納,這會兒到田里看著野菊花也開了。這棵真早呀,我等會兒給你看大多數那種。
大部分野菊花還是這種形態,不過最近氣溫適宜,它們盛開會很快。
豌豆,栽種在石頭坡上。全靠天吃飯,一般春天雨水多,還是可以收獲很多豌豆的。
秋天不冷不熱的季節,萬物生長的快。才幾天呀,奶奶種的菜長大好多。
看來薺菜也是好幾種,前幾天看到那種綠的綠很嫩,這會兒遇見這種麻的綠已經開花。
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不是田里就是窩在家,我以為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伯伯大媽叔叔嬸嬸不會去關心它們,他們只會關心他們種植的農作物吧。
那么,關心的就只有我這個愛拍照的人了。看來,我對它們的關注還遠遠不夠。大自然里的花草樹木,不管野生的還是我們種植的,種地這么多年,它們已經成為我要好的朋友了,大自然就是我的好朋友們的家。
石頭縫里的花花
拍了其中的一朵
我羨慕了,好看極了
多年前的圖片,再一次重現,閑置的兩口大水缸,也有了嶄新的姿態
又有了新的用途,被媽媽種上了蒜苗
被漏摘的倆秋豆,老了不能吃了。幸好在田野里,彼此還有個伴
前幾天采回來的花花,今天又拍了一張。一枝一枝弄短,一大把變成倆,塞的滿滿當當。
果園里的草長的真快呀,一棵紫花地丁被婆婆納草包圍著。才幾天呀,去了3次,紫花地丁,我第4次來,還能看見你嗎?
做父母的,有些時候真得改改對孩子的態度。
前幾天,我和侄兒去家附近河邊玩,路上,一個斜溝,鋪成水泥了
侄兒 :要不我們去看看
我 :好呀
我知道,也許那一刻,我并不想去看,但為了滿足侄兒的心,我看似很開心愿意一同前往的回答。
沒水,他走溝里,我走溝邊,都很陡。越來越陡
“姨媽,你那兒很陡,你不要走了哦”
“好,我不走了,真的太陡了”
“那我們返回去河邊吧”
那一刻,我是一個姨媽,和母親還是有著區別的。因為我一向都會滿足侄兒,都是些小事嘛,而且不會像她媽媽一樣隨時盯著他的言行。所以就沒有翻舊賬呀,沒有啥啥啥,每次相處真的猶如朋友。
多少父母和孩子,能夠真正做到把孩子當朋友的。哪一次,不是看到啥啥啥就質問就發火?
我也在想,如果是我和自己的孩子,他讓我不要走太陡了,我會不會回答“知道”感覺他管閑事了
如果這番回答,孩子或許會在乎或許不會。
再來說說自己60多歲的父母,你對他們說不要走太陡了,他們或許更會說“我活60多歲了,自己看不到呀還要你說”
和父母在一起相處久了,如果父母這樣說,我們做兒女的,心中一定會有些不快。當然,那樣說父母,他們不愿意接受被那種“照顧”,他們或許會覺得我才60呀,已經沒用了嗎,這樣的事都得提醒一下。
是呀,不管啥,相互之間都應該體諒一下,畢竟各有各的立場。但做父母的,還是應該改一改,面對孩子的關心,接受就好,不要慫回去。
有時候孩子也不是操心,只是習慣性說說。像天冷了,他們會提醒你加衣服一樣。盡管你知道,得加衣服。
這場雨下的扎實呀,其實對于我們來說,目前下不下雨都還行。因為大夏天干旱,已經澆水好多次,足夠了,加上秋天氣溫沒那么高,還可以管一段時間。
后面雖然下了幾次雨,但都不大,對于那些澆水沒足夠的果農,現在還是盼望這場雨的,畢竟最近一段時間一直沒下過透墑雨。
之于我們,下了也好。種地這么多年來,冬天從來沒有抗旱澆水,去年冬卻來了一次。所以今年就有些害怕冬天又干旱了。
我們的果園本來不干,再加上這場雨,估計到時候今年冬天不用抗旱澆水了吧。后面,或許還會下雨呢,盡管秋冬雨水都不會很大。
秋冬不干旱,到時候就不用抗旱澆水,只顧采摘背橙子,人也會輕松一些。
大抵習慣了吧,種地這么多年來,一顆心就時時關注天氣了,不是自己喜不喜歡,而是橙子樹需不需要。
種田,人再怎么努力,最終還是得靠天吃飯。
娃爸在河邊去了一趟
回來背上粘了好多蒼耳
調皮的大自然
送個禮物都與眾不同
娃爸自己不知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