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又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翻譯:
碧綠的楊柳依偎著曲曲折折的欄桿,春風和煦輕柔,鵝黃嫩綠、如絲如縷的楊柳在風中款款擺動腰肢,搖曳多姿。
是誰突然彈起鈿箏,驚醒那安棲的燕子,雙雙穿簾飛去。
然而幾天時間放眼望去盡是落絮紛紛,正當杏花盛開,嬌艷無比之際,卻下起清明雨。
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夢甜之際,卻被窗外清脆的鶯啼聲驚起,而美夢也再也無尋處了
創作主題:寫思婦獨居的困惑和迷茫。
(二)藝術特色——寄托特征: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①上闋起筆是春天旖旎、和諧景象,箏的聲音突然變調,燕子驚飛。
②下闋先寫春色繚亂、凌亂之形。游絲與落絮紛飛,杏花開遭雨襲,夢里有歡欣,卻又被攪擾,再難尋。
③表面寫春景變化,寫閨情冷暖,實際有深層感慨流蕩其間,可以感受而不可聞見。
④還可以有寄托,又難以指實,語義是發散型的。這種創作超越五代風格,開北宋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