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愛吃菜的阿尼
我的故鄉臨灣靠海,那里的人家大多誠心向佛。每逢初一十五,寺廟里便香火鼎盛,鐘聲繞梁,僧侶誦經念文,香客絡繹不絕。
來拜佛祈福的信男信女們,起一大早,沐浴戒齋,著素衣,穿布鞋,提上香燭供奉,冒著清晨微寒,踏著青石板鋪就的小道,在蒙蒙亮中,循燈火點綴處而去。問世人,去至為何?答曰:求平安,更求心安。
我不知道,這個世上是否存在一些不可描述的事物,能夠像傳說中一般,普渡蕓蕓,拯救蒼生于泥濘之中。但我總覺得,山門口放著的那口大方鼎,里面點燃著的香火帶有一股神性。那煙火,雖暗淡,仿佛隨時熄滅,卻微弱地跳躍,為山間行走的眾人,指明前行的方向,踏著滿是落葉的山道,虔誠而來,又釋懷而去。
(一)
寺廟很舊,聽太奶奶說,打她記事起,這廟便已經存在了,具體何時建的,大概知道的人,都不在了吧。而有趣的是,廟小破舊,卻住著兩個和尚,大和尚號慧圓,聽說年輕時是從五臺山游歷而來,初到此地,見廟宇破落,佛教勢衰,民眾迷茫,便住了下來,普度眾生。小和尚,聽說是山下某戶人家的獨苗,因從小體弱多病,醫治不好,便打小過繼到廟里。說來也奇怪,這孩子到了廟里,反而沒病沒災了。
我與慧圓大師算是忘年交。曾經有一段日子,我處于生命的低谷期,事業不順,姻緣受挫,以至于,我曾一度懷疑人生。所幸,在絕望處,我得大師指點。于我而言,他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長者,是他讓我重拾生活的信心,看淡路途的坎坷,并且鼓勵我重新上路。
后來,我的生活漸漸有了起色,但每年還是會抽出時間,跟著大師參禪修道,體悟百態,磨礪心境。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梧桐落葉飛滿天,不經意間又到了我與大師相約的日子。
山下柏油路寬敞、民眾富裕,可這上山的路依舊崎嶇難走,我曾向大師抱怨,上山不易,何不化緣修一條康莊之道?讓更多的人聆聽佛法妙音。大師搖搖頭,緩緩道,路愈難,心便愈誠,修佛即修身亦修心。
山門開的很早,方鼎里已插著幾根香火,那煙味兒鉆進鼻子,使我為之一振,一下子消除了全身的疲勞。跨進內院,便瞧見小和尚,拿著比他還高出一頭的掃把,在那亦步亦趨的掃著地,模樣甚是可愛。
大概來得次數多了,我和小和尚很是熟稔,見四下無人,便起了逗弄之意。故意大步走去,經過他身旁的時候,帶起了一陣風,將他剛剛掃好的落葉,又一下子吹得四處飄零。
這一作弄,差點讓小和尚扁起嘴巴,哭鼻子了。我急忙安撫,并保證和他一起把院子打理干凈。打掃間,我拿著一片落葉,問小和尚:“落葉不止,為何要掃?”小和尚想了想,答曰:“我不知道,師傅只說掃落葉是我的功課”
掃完落葉后,我便獨自前往會客室尋大師。
(二)
寺廟之所以香火鼎盛,除了人人向佛,最重要的原因是,慧圓大師常常在會客室,為眾人開課講佛,指點迷津。
果不其然,大師正在為一名老嫗,解簽。
老嫗雙手合十,將手中的簽遞給大師:“大師,我這簽是好,還是壞???”
大師雙手接過,認真的凝視著這簽,轉而放到一旁:“世事無常何人知,但愿落葉總歸根。施主,放心,落葉歸根,上上簽?!?/p>
老嫗聽著前半句還有些迷茫,可后半句懂啊,落葉歸根?落葉歸根!老嫗一臉喜色,仿佛心里一顆大石頭落了下來,連連道謝,便去前院還愿。
大師似乎還在沉思中,連我走近都沒有發覺,我拿起桌上的簽,喃喃道:
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中中簽。
(三)
焚香煮茶,對視良久無言。
從大師那里得知,那位年過古稀的老嫗,每年臨近年關,都會上山來求簽。別人求富貴、求平安、求姻緣,而她就只求在外的兒女何時歸來,甚至還能否歸來。
我聽過她的故事,丈夫早亡,獨自將一雙子女拉扯大,又將他們送到外地求學。如今,子女事業有成,工作國外。也算孝順,也給她在家里蓋了一所大房子,還請了護工。只是,這房子不是大,是空。
老嫗,頭兩年還盼著子女能有空回來,后來就斷了這心思,再后來,隨著年歲上去,她更在意的是,遠去的落葉,還能否找回故里的根。
聽完這個故事,我心中很不是滋味。想痛斥幾句,可不知道該怎么說,想來子女也想盡孝,何奈身不由己。
我問大師:佛家講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這葉既然飄落,何必在意飄往哪兒呢?
大師起身,踱步到窗邊,指了指在山路間掃地的小和尚:每一次葉落,都代表著一個輪回,而每一片落葉,都有特定的歸屬。世人的心中,都有魔障,如果不及時清理,便會糜爛。而那些新落下的枯葉,便會覆蓋住那些腐爛,遮住你的歸途。
掃落葉,是大和尚留給小和尚的功課,也是留給在外游子的功課,我想,你若悟到了,那便圓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