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古人相信,勤能補拙,努力就能夠成功。所以各種“懸梁刺股”、“鐵杵磨成針”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大家都樂此不疲地向我們的孩子傳播著這樣的理念 。
可是,為什么我們背了幾千上完個單詞,學了十幾年的語法,為什么還是“伸手不能修函,張口不能溝通”呢?
努力一定要找到正確的方向,否則,南轅北轍,越努力距離目標越遠。
最新的一年級的語文教材,今年做了修改,把識字和簡單閱讀,放在了拼音學習的前面,改變了以往開學就學漢語拼音的多年的傳統,其實這里面也暗含了對語言學習的觀念的變遷。
在有一定的閱讀和識字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拼音,能夠更好讓表音的漢語拼音,和字形對應,利于孩子掌握。
而英語中的自然拼讀的學習,更是需要有足夠的聽力詞匯的積累后,再來學習,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積累聽力詞匯,繪本和兒歌是非常好的素材,是能夠幫助孩子們可理解性輸入的好幫手。
圖片發自簡書App
繪本,是一種圖多字少的少兒讀物,源于西方,所以很多優秀的中文繪本,都是翻譯過來的,那么翻譯的效果,有的是稍稍和原版,差了一點意境。能夠讓孩子直接去讀相應年齡時候到原版繪本,不僅是語言的學習,更是對孩子的審美能力,閱讀能力的很好的培養。
兒歌的一個很大的好處,很多可以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讓孩子理解,這樣的方式,照顧到了聽覺學習、視覺學習和體覺學習這三個方面,是學習金字塔里面非常推薦的綜合性的學習方式。
有了正確的方向,就剩下努力輸入和堅持了,放開手,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