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里看到的愛情故事多數以大團圓收場,可能是因為自己不喜歡悲劇的結局,因此也就故意略掉了許多好劇。工作后在披星戴月的日子里,若是根據探究一部劇的結局再來決定是否要去看它,略微顯得不那么現實。《愛樂之城》在觀影之前也確實是沒有做任何的準備。
不過聽同事說過,這部電影她看到中間竟然離場了,理由是真的看不下去,再加上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各種吐槽……在我看來,似乎每一部好電影有人贊賞便有人批判了。嗯,這應該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開場一鏡到底的絢爛歌舞,激蕩的旋律,演員間完美的配合程度,著實將觀眾帶入一種強烈臨場感,同時也正式拉開歌舞片的帷幕。
男主是一個非常懷念過去時光的爵士鋼琴師,他的夢想是開間爵士主題俱樂部,演奏自己喜歡的音樂,讓即將消逝的爵士音樂重新進入大眾視野。與當代的火熱音樂家相比,男主對傳統爵士已經沉迷到無法自拔的程度。如果不談他對藝術那超乎潔癖的渴求,他當然會有一份可觀的收入,知名的社會地位……但是他偏偏沒有選擇暢通無阻的大路,而選擇不顧世俗,用自己的方式安慰自己潦倒的困境,即使威脅到他的生計,也依然心無旁騖向前走。
女主心懷演員夢,是一家小咖啡館的咖啡師,她的夢想是當一名女演員。她不停的背臺詞,試鏡,被拒,然后再重來,在投入,再試鏡,已經被拒絕過無數次。而她對生活卻依然有著美好的憧憬,可以耀眼的走出咖啡館,過著小資又讓人羨慕的日子。
兩個懷才不遇的追夢人在洛杉磯意外的無數次相逢,進而相知,相戀。故事從冬天里開始,在各自一無所有的日子里相互依偎,相互鼓勵,平靜而美好。
當女主投入在創作時,男主給予的是肯定與支持;當男主決定要開爵士主題俱樂部時,女主給他的是鼓勵與配合,甚至還打算給他的店取名叫“小塞”。
盡管兩人在夢想面前并不得志,但是他們之間的相互鼓勵,換來的甜蜜愛情卻填補了夢想的空缺。
但是現實總會打破所有的美好,特別是夢想與愛情,總會被擊個粉碎。
因為女主母親的一個電話,男主為了愛情向現實做出妥協讓步,決然的加入了一支自己并不喜歡的樂隊。之后他開始變的忙碌,早出晚歸,巡回演唱,沒日沒夜。
而女主為了夢想,辭掉工作,不停的試鏡,寫劇本,排練話劇,但是漸漸的連劇場的租金都付不起。
女主去參加男主演唱會,意外的發現了男主的變化,他開始對電子合成音樂不那么排斥,他好像忘記了他的初衷.......
男主瞬間名聲大噪,越來越成功,兩者的落差極速拉開,期間他們沒有了溝通,沒有了愛情的甜蜜,他們在一次好不容易才有的見面中,開始了埋怨,爭吵,冷戰。
而他們的關系,也在女主的小型演出之后,由于男主的檔期不能及時參加,而徹底斷鏈。同時女主也徹底喪失對夢想的希望。
生活總是充滿意外的巧合。
故事在不久之后出現轉機,幕后導演看到女主的演出,電話到男主邀約女主進行試鏡,而男主找到并鼓勵女主,說服她去參加這次試鏡,跟她說“你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最后女主問“那我們怎么辦?”
“我會永遠愛你.”
“我也會永遠愛你.”
沒有挽留,沒有告別,但卻開始分開,既愛過,也終錯過。
愛情有時就是這樣,當撒手分開時,無法挽留,也不愿道別。誰讓我們生而為人,有所得,亦有所失。只是有些時候,我們真的不確定,當初的放手是不是最適當的選擇。
后來女主終于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成為知名人士,在漂亮的房子里與咿呀學語的孩子告別,還有個出門會牽著手,也會親吻她額頭的愛人,兩人幸福的走在街道上。
命運使然,也是一個冬天,女主及愛人意外走進了一家叫“小塞”的俱樂部,男主亦看到女主的到來,說句“歡迎來到爵士俱樂部”,便開始演奏初遇時熟悉的音樂《city of stars》。
觀眾被旋律帶入,瞬間回憶倒轉,讓人心懷萬千感慨。只是這次的畫面中,他們初遇時一改以往不會愛上對方的倔強,相擁而吻,他們相互鼓勵完成各自夢想,最后是男女主相愛著走進一間爵士俱樂部,童話般的大團圓結局卻猶如一面鏡子。一轉鏡頭,畫面從現實中抽離,卻又回到現實。
女主在臺下無盡的思緒,滿眶熱淚,最終卻接受了曲終人散的現實,果斷的牽起現實中的手優雅的向外走出。始終都不肯抬頭的男主最后也終于抬頭,和回頭的女主相互對望。在他們四目交織的瞬間,觀眾凝神屏氣,在男女主揚起淺淺的笑容那刻,觀眾也跟著釋然。既終為路人,此生一別再見,往日如煙,卻只能放在心底,我們各生歡喜!
這部電影用歌舞的形式重現幻想和并突出了男女主之間愛情美好,結局的殘缺,最終也凸顯出夢想與現實的落差,但卻深刻的讓觀眾體會到音樂的治愈性能量。不錯,好的電影,即使略有殘缺,卻讓觀眾也隨之平靜釋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