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是我最喜歡的金庸小說。
金庸先生在小說開篇就介紹了天龍八部的含義,天龍八部是佛教語,是八種部眾,八部者,一天神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
天神神力無窮,可惜神也有死的時候。天神死的時候,有天人五衰。然后死去。
金庸先生用天龍八部,代表眾生,其實是講眾生的故事。
天龍八部眾對應小說里的一些人物,天神對應的就是蕭峰。
蕭峰作為小說主人公在金庸的小說里比較特別,一般主角都是從零開始,練級打怪,慢慢登上高峰。比如段譽,虛竹,郭靖,楊過,張無忌,石破天,狄云,令狐沖等等。
蕭峰出場的時候,已經是丐幫幫主,身懷降龍十八掌,擒龍功等絕技,內力深厚,戰斗經驗豐富,可謂一出場就是其他主角的落幕。
而且蕭峰身為丐幫幫主,情商極高,領導力極強。
簡直完美。
可是這樣一個看似完美的人物,也是《天龍八部》的悲劇人物之一。
其悲劇來源之一是性格,蕭峰最大的性格缺陷是易怒,就是佛家講的:“嗔”。
人生三毒,貪嗔癡。佛教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陰熾盛。
嗔的人,難免失去冷靜,做出不夠客觀的判斷。
蕭峰小時候,在養父喬三槐家里。有一天養母病了,帶著他一起去鎮上看醫生。醫生嫌他母親窮,給不起藥錢,就把母子兩趕了出去,還傷了他母親。
蕭峰懷恨在心,半夜跑到鎮上,爬進醫生家把醫生刺死了。
這是一個八九歲小孩子干出的事。
眾生都有缺陷,唯獨佛摒棄了三毒八苦。
蕭峰仁義禮智信盡得,唯獨去不了這性格的嗔。
細究起來,阿朱的死,也是因為蕭峰的嗔。
懷疑段正淳是帶頭大哥之后,蕭峰報仇心切,未及詳察,直接約戰小鏡湖的石橋上。被仇恨沖昏了頭的蕭峰掄掌就拍死了喬莊成段正淳的阿朱。
若以蕭峰處理丐幫事物的精明,不可能不發現其中的不合理之處。
阿朱的死,也是蕭峰死的原因之一。
雖說阿朱的死,很大原因要歸咎于馬夫人康敏的陰謀。但他重情重義,雖然事情慢慢過去了,他怎么能原諒自己親手殺死阿朱這件平生最大的憾事呢?
令天下人人羨慕的降龍十八掌,擒龍功,在此刻卻毫無用處。
畢竟有形的掌力,權勢,無法打破這無形的命運樊籠。
我們生活中的眾生不也是如此嗎?
無論你成績多么好,賺錢多么多,多么受人敬仰,總有你的性格缺陷,你總會為一些事情感到煩惱甚至懊悔。這種無形的樊籠無時不在束縛著你,你總會生老病死,所愛總會別離,所求總有不得,會有怨憎。神通廣大卻逃不出貪嗔癡三毒八苦。
正應了那句歌詞,:“憑這兩眼與千百臂不能防”,最后還是來一句:“怪大地眾生太美麗”。
蕭峰是死在雁門關的,他三十年前也是在這里被他父親蕭遠山跳崖之時扔了上來。
蕭峰的死,還在于他的身份。這里指的是他大英雄的身份。
蕭峰是跟郭靖一樣,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大英雄。
但有一點不一樣。郭靖可以站在南宋的家國立場,在襄陽城頭抵抗蒙古大汗的進攻,手上也可以屠戮蒙古軍士。
蕭峰可以嗎?
不可以。
蕭峰的親生父母是契丹人,養父母,恩師,大多朋友是北宋漢人。
明白自己的身世后,承認自己是契丹人之后,你讓蕭峰如何自處?幫著大宋打遼國?那是叛國。幫著大遼打大宋?那是背義。
而且蕭峰就是兩個民族戰爭的受害者,推己及人,他不想再有這樣的受害者出現,也就沒有了契丹人是豬狗,或者漢人是豬狗的觀念。在他眼里都是人命。如此博愛胸懷,稱之為圣人也不為過。
所以他只能竭盡全力,阻止戰爭。阻止大遼皇帝耶律洪基攻打雁門關時候,他想著:這三軍一去,不管打贏了還是沒贏,總要有多少將士尸橫疆場,多少家人妻離子散。
看到自己阻止了大遼皇帝南攻雁門關,多少將士大聲歡呼的時候,蕭峰的內心應該是欣慰的。
這像不像悲天憫人的佛?
蕭峰沒有歸宿。有人說他可以隱居起來,或者跟他兩個兄弟段譽虛竹,去大理去天山,瀟灑后生。但是這是有形的歸宿,他哪里有無形的歸宿。遼人以為他是漢人,漢人以為他是遼人,互相罵做豬狗。畢生所愛為自己親手打死,父親出家,養父養母恩師身死。人活著總要有所牽掛,有點盼頭,你讓他牽掛誰去?你讓他還有什么好期盼的。
而且一個超越當時世俗觀念的人,還能被世俗所容納嗎?木秀于林風必摧之,還有多少紛紛擾擾無窮無盡。
那只能一死了之了。
這種死也沒那么喪。《天龍八部》是一本講佛的小說,佛教里的死,乃是解脫之意。
當然,道教也是。
生死看得一樣。
順便說一句,大胡子的交響樂用的真好。
林夕的歌詞寫的也真好
最后貼一下《難念的經》:
笑你我枉花光心計、
愛競逐鏡花那美麗
怕幸運會轉眼遠逝
為貪嗔喜惡怒著迷
責你我太貪功戀勢
怪大地眾生太美麗
悔舊日太執信約誓
為悲歡哀怨妒著迷
啊 哈
舍不得 璀璨俗世
啊 哈
躲不開 癡戀的欣慰
啊 哈
找不到 色相代替
啊 哈
參一生 參不透 這條難題
吞風吻雨 葬落日 未曾彷徨
欺山趕海 踐雪徑 也未絕望
拈花把酒 偏折煞 世人情狂
憑這兩眼 與百臂 或千手 不能防
天闊闊 雪漫漫 共誰同航
這沙滾滾 水皺皺 笑著浪蕩
貪歡一餉 偏教那女兒 情長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