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瀏覽博客的時候看到了劉未鵬大牛的博客,讓我欣喜不已,粗略的觀摩了幾篇,每一篇都讓我出奇的感嘆,里面有很多的觀點值得我深思,值得反思,所以我抽時間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原文的博客地址:http://mindhacks.cn/2009/03/28/effective-learning-and-memorization/
對于你們看到這篇文章的人,我建議還是去看原文,我的這個只是代表了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及理解;
如何有效的記憶與學習
你所擁有的知識并不取決于你記得多少,而在于它們能否在切當的時候被回憶起來;我們學習新知識并將其存儲在大腦中,最終的目的是要在恰當的時候能夠想起來去使用 ,所以學習的有效性應該以這樣的方式來衡量:當需要學過的相關的知識的時候,相關知識是否可以能夠在腦海中蹦出來,或者最起碼通過有意識的搜索將他們提取出來;切實的指出有效記憶的定義及衡量方式,說的很直白,使用時能回憶起就可以;
在心理學記憶分為三部分:編碼,存取,提取三部,原文按照此原理更加深刻的使用了幾個著名的實驗來表明幾個觀點:
- 記憶編碼方式(成為精細編碼)提供了更多的提取線索,任何一個線索的觸發都有可能順藤摸瓜地拎出整條魚的記憶來;
- 一個廣為認可的記憶機制:我們在記憶的時候講許多線索(比如:當時的場景,背景,甚至所處的語音環境,空間等)一并進行記憶編碼,事后能否提取出這段記憶嚴重取決于提取線索是否豐富,以及在回憶的時候是否重現了記憶中的場景等;
- 理解記憶:知識中包含了精細的概念、邏輯、一般的解題原則、通用的解題手法、背景知識、類似問題等等無數的記憶和提取線索;
- 缺乏線索的記憶就像記憶中的孤島,雖然在那里,但是難以訪問,另一種表述是如果回憶的時候不能呈現當初記憶的某些關鍵線索,就可能導致所謂的線索依賴性遺忘,在線索性遺忘中你的大腦并非未存放目標記憶,只是線索不對,無法提取出來而已;
- 在從既有經驗中總結知識的時候,應利用適當的抽象來得到試用范圍更廣的知識(而不僅僅知識一個蘿卜一個坑);另一方面遇到新的知識的時候同樣應該對問題進行抽象,觸及其本質,去除不相干因素避免干擾,從而有效提取之前抽象出來的知識;
以上部分表述了如何進行有效的記憶編碼,以及從原理上說明了理解記憶,舉一反三等等我們常常在掛載嘴邊的記憶詞匯,以及更為重要的是對問題總結做適當的抽象來擴大適用范圍,面對問題的時候抽象可以觸及其本質避免干擾,這也就是為何記憶的質量有高有低,記憶和學習的效果又好有壞的原因了;那么了解到了精細編碼以及抽象總結可以增加記憶的效果,我們平時生活和工作中應注意哪些點:
養成主動回顧的習慣;這不僅有利于鞏固長時記憶,而且可以整合新舊知識;
-
創造回憶的機會--第一條沒有人會經常去做;
- 經常與別人討論,或者講述給別人聽,與別人交流強化理解,加深記憶
- 整理筆記;經常整理整理你的筆記,鞏固淡化的記憶和給自己重新審視知識的機會,這樣不僅鞏固而且還可以與新知識做聯系,增加線索增加從不同的角度的理解;
- 書寫;將一段時間的學習知識按照一個主題系統的串起來豐富了知識之間關聯,平添了無數提取線索;這一點非常重要將自己的知識做一個系統化的關聯;
設身處地的虛擬經歷別人經歷過的事情;對于一些實踐和經驗性的知識來說若沒切身體驗無法感受當時情況下的情緒,別人的事情和自己的事情在打大腦中的加工方式是不一樣的,經歷類似的場景就很容易回想起當時的感受;
抽象和推廣;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不可能每堵墻都要去撞一下,這樣的成本太高,人類大腦最杰出的能力之一就是強大的歸納能力
聯系/比較自身的經歷:有些情況設想自己的經歷,可加深對一些問題的理解;如果想真正得到一些知識,最好過濾一些信息,否則你只是在別人的思考中得意著;
以上部分是全文的主要點的一個提取,我并未過多的對相應的文字進行加工,原因是實例形象,語言樸實,拿來借用一下嘍!最后一句話深深的給了一個警告,你只是在別人的思考中得意著,很多時候很多東西都是照搬的,自己只是一個搬運工并未深刻理解,下面的這段是基于以上見解對這段時間生活的一個小結:每天按部就班,在工位坐一整天,零零散散的看起來最近很忙學了很多,但是回想一下最近做了什么好像一無所知,很多零散的時間甚至是整塊的時間都是這樣浪費掉的,為何現在選擇知識的機會及途徑越來越多但是學習的成果或者成效甚微,很多的知識點都屬于缺乏線索的知識點,你只是對這部分知識做了一點搬運并未做相關的轉化工作,并未對此做后期的維護等等的工作,比如最近學習的圖像處理,僅僅對概念部分做了一個簡單的理解,難的算法部分也只是了解了皮毛,這樣很難總結或者成體系或者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即使當時記住了過幾天會忘得一干二凈,這樣提取記憶簡直不可能,所以我想是這可能是最大的問題:
- 對知識點的轉化不徹底
- 未進行系統化的總結回顧
- 抽象及推廣;
- 后期的練習及整理
以上問題直接導致近期的學習進度減慢,不過幸好的事情是自己意識到有什么問題,如何去改善等等,知識點轉化問題,本來底子薄弱對一些基本的概念理解很淺而且在這塊涉及到非常多的算法及相關的知識,難度很大,可迫于進度還是一追再追,僅僅知道了怎么用,未對其做更深一步的轉化和系統的總結,變為了孤立的知識點,雖然它在那里,可是你找不到;別再別人的思考中得意,按照自己的規劃,一步一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