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父母從外婆家回來了,我見著他們沒有叫爸媽。父親是在我洗碗的時候進來的,開始和爺爺姑姑他們講話,我和表妹則在廚房洗著剛吃完的飯碗。
洗完后我去洗漱臺洗手時見父親在過道,我便用肩抵了一下他的后背,算是幾個月不見再相見時的問候吧。后面見母親是只是隨口說了一句“哈嘍”。
回來父親還在問我的六級成績,顯然他并不知道六級怎么回事,他知道的僅僅停留在這是英語考試的一種,考過就是最終目的。我告訴他上次我沒有通過,這次考的成績還沒下來,但我覺得希望也不大。
父親又說到金錢方面的事兒,他說現在我的錢應該比他還多,順帶給我看了他的微信余額,僅剩三百多,叫我花錢省一點。再次轉換話題,說叫我把游戲卸載了,多學習。
關于金錢方面我想在心里回應的是,我并沒有大手大腳畫過錢,也沒有浪費過。相對身邊同學的生活來說,我的生活費每月1200算較低一類了,當然我并非想去攀比,只是我感覺父母總覺得每個月給的生活費很多,我應當有所富余。其實,他們不知的是我每個月都會用超出,因為每個月的支付賬單擺在那兒,當然這賬單我并未公開。
本來食堂吃飯花不了多少,頂多七八百,這樣來說還剩個四五百對吧,但我不想提及的是生活瑣碎,什么水卡、洗漱用品、聚餐、學習用品、考證報名費、資料費……連買一套衣服都得分成幾個月買,盡量每個月不超出太多。多的就由自己攢的獎學金和親人之前給的些許零用錢墊補。
實話說,這不是抱怨,我并未向他們提及這些事,我只覺得我需要把我的想法保留下來,也許我并不會公開對他們說。
我覺得錢不是省出來的,錢是賺出來的,但也并不能抵斥省錢是一個好習慣。但我想的是他們這半年都在家里呆著啃著之前的積蓄維持一家生計,為何不出去找事情來解決事情的本質呢。這話顯然說出來又是爭吵的導火索,只能心里想這樣告訴他們。
關于學習,我覺得我已經做到努力了,自己雖然考完看成績還是覺得有應該提升的地方,但每次學習我都能做到問心無愧。這學期的成績下來了,因為分了方向,我自認為的成績不算好也算不上壞,在十幾個人中排第二,距第一還是有些差距,當然我是想縮小這差距的。我看看,這次我們這專業的八名交流生都還考得不算差,在這邊班上排名也都靠前。當然大學成績我也并不想和父母說,他們看到的只有你前面的人,并不會說你努力了,他們每次生氣的時候會說的是你肯定是沒有拼盡全力,要不然為什么還有人在你前面之類的話語。
游戲對我來說沒有那么上癮,每次開學前期我都卸載了游戲和抖音,只為了好好聽課,好好學習。后面下載下來實在是有些時刻不知道做什么,所以換一下心情。但每次放寒暑假回家后都想放松放松,被父母見著了就在他們腦海中烙了一個深刻的印子,我不夠努力,一天玩游戲,對此我總不愿多說,我曾嘗試說我假期不想過分學習,該努力的時候努力了,為什么不能放松呢?
但父母總不能停止灌輸心靈雞湯,將我與那些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我就是我,我不是別人,別人也不是我,我有自己的生活與學習方式,我知道別人優秀,我也知道自己的局限。
我沒有把一些看似很簡單,很容易說出口的話一并告訴我的父母,因為在現實中我總感覺到了我們之間隱藏的鴻溝,無法跨越也無法袒露出來。
我漸漸懂了父母,所以他們說的話我漸漸的不想懟回去了,就這樣吧。都是生活的奔波者,只是他們跑在了我的前面,然后告訴我一些他們見識的世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