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具篇』| 搞定 GTD一文總結幾款工具有助于你搞定 GTD。作者戴維艾倫在《搞定Ⅱ:提升工作與生活效率的52項原則》中提出52項原則,現在總結分享給你。
第1原則 理清思路,確立新方向
為未知情況做好準備了嗎?大致說來,無法預見的機遇要在兩個層面加以應對。
- 精神層面:假如上帝代表著萬物,而你只是萬物之一,那么只要放松身心即可。
- 所有其他層面:這一層面你必須有條有理地籌劃好,以便可以根據需要做出調整。
需要做的準備,準備一個記錄工具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新的想法產生,你就應該及時加以記錄。把這種隨時可以應用的思想捕捉工具準備妥當,讓它像生活必需品一樣發揮作用
第2原則知道哪些事情自己尚未做,你才會為之心安
壓力的根源在于自己沒能履行協議。要緩解壓力,只有通過解除協議、履行協議或重新商定協議。
不斷的提問自己,讓凡事應該盡量簡單,直到不能再簡單為止。
找一支書寫流暢的筆,花上5分鐘時間,把頭腦中出現的各種想法都「傾倒」在紙上。不要馬上分析或整理。如果你寫下的內容有意義,過一段時間之后你會明白的。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傾倒」。
第3原則理清承擔的任務,可以更好地選擇新任務
不了解自己目前工作的整體情況,你就無法充分認識到哪些工作是你不能承擔的。
第4原則要實現未來的目標,首先明確當前的位置
如果不清楚自己在地圖上的位置,那么不管目標多么明確,你出門后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左轉還是右轉。認清自己目前工作和生活的整體狀況是一項真正的挑戰。但是,接受現狀將幫助你改變這一切,而且是以極其積極的方式改變。
第5原則以有限的可能,去利用無限的機遇
如果你總想完成一切、擁有一切、成就一切,那么遲早會精疲力竭。努力奮斗的過程中,你總是想要實現「更多更好」的目標。想要搏擊潮頭而不是溺水而亡,你必須將眾多「期望目標」限制在切實可行的范圍之內。
擁有太多并非不可能。有一只表的人能夠知道時間,有兩只表的人就永遠也拿不準了。
第6原則一心二用帶來壓力與失敗
你的心智的這一部分并沒有過去與未來感,因此一旦需要容納兩件未完成的事情,你就會感到沮喪和焦慮。你的創造機能努力想要去一心二用,可這是不可能的。
現在你必須從自己的新視角去安排那些瑣事。要么放手,要么存檔,要么立即行動,要么委托他人,要么繼續進行,要么暫且擱置等待時機成熟。
第7原則有意識地權衡輕重緩急
請徹底搞清楚你決心要實現的各種目標(無論目標大小),以及完成它們需要采取的行動。這樣,你就做好了準備,可以真正有效地開展工作。你要盡快將每項工作完成,并且對每項工作的進展感覺良好。
第8原則完成未竟之事,釋放自身能量
當日事,當日畢。你已竭盡所能。你難免會有失誤和荒唐之處,請盡快將其忘記。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以平靜的心態斗志昂揚地好好開始,不要被往日的荒謬之舉妨礙。
第9原則如果你一直想著某件事,很可能是還沒有搞定
一旦你決定做某件事情,只要這件事還沒有完成,那么你的大腦就會不斷提出要求,結果耗費你大量的心理能量,直到事情最終解決方才罷休。這就是精神業力。「我需要牛奶」和「我需要決定是否收購這家公司」一樣,都會占據大腦內存的空間。
第10原則只要有空間,創造力就會展現
這個世界厭惡真空,電流也不會通過阻斷的電路。心理空間如果被太多的干擾性因素、尚待處理的約定以及沒有完成的工作所占據,其流動也會受到限制。如果好好清理一下通道,你就能培養出幾乎自發產生的全新而高效的思維方式。
第11原則渠深流暢
清理、精簡生活與工作系統,可以提升我們處理與外部世界之間更大問題的能力,從而可以激發更多無形的力量。得到增強的能力似乎可以釋放出引力能,而引力能則開始在機體和企業中逐漸滲透。它會吸引世人從富有創造力的深層次參與其中。與此相反,懸而未決的問題和脆弱的系統則會無意識地自動壓制新情況,以此實現自我保護。
第12原則擔憂無益
沒有意義的擔憂——一味擔心卻不采取具體行動,只會浪費時間、耗費精力。
第13原則你不是你的工作
那些未能把握好以及沒搞清楚,因此也就沒能統一安排的事情,你如果同意去做,就會占去一部分時間和精力,讓你不得休息。列舉出承擔的工作,能幫你有效地加以控制。要做好工作,最理想、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成為工作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隸。
第14原則 想看得更清楚,請從更高處著眼
每當思想混亂、模棱兩可或失去目標時,你必須放棄當前關注的層面,把目光投到另外的層面上。重新分析一下成功將是怎樣一番景象,把情況掌握得更具體。
當你無所畏懼時,斗牛不算什么;當你心驚膽戰時,不去斗牛也不算什么。但是,如果你心驚膽戰地去斗牛,那就有問題了。
第15原則只有身體力行,你才會知道如何去做
不論是出手接球、創建公司,還是照顧父母,首先出現的總是想法。即使只是身邊之事,如果直到看了如何做之后你才去親力親為,那么你永遠不會明白其中的方法。請留意你留意到的東西以及你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第16原則工作足夠努力是不可能的
對于那些你并不真正需要的東西,你永遠也不會滿足。雖然這句深刻的個人成長格言通常是指「別人的認可」之類的東西(你真正需要的是自己的認可),但它同樣也適用于效率問題。很多人都在刻苦努力,但努力程度卻總是不夠,因為努力工作并非他們真正需要的東西。
清理心理內存、匯集工作清單、對下一步行動做出更好的選擇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如果你真正可以選擇需要去做的工作,那么選擇根本不去工作也就簡單得多!
第17原則精力隨心思而動
把心思投入某件事情上會激活你的思維主體和客體。身體的神經也開始做出反應,仿佛你的想法已經得到了實現,而各種主意也開始萌發。想法第二次出現時要比第一次容易得多。單純有想法是一回事,有意識地加以鼓勵則是另一回事。通過關注和主觀努力,你一直很有力量。問題在于,你要把這種力量用到什么地方去?
第18原則目標越明確,實現目標的途徑越多
我們生活的物質世界有種有趣的悖論:愿景或目標越具體,你釋放出的創造力就越大。越是清楚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你探索做好這件事途徑的自由度也就越大。
普通人根本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創造價值,可他們卻希望擁有另一個永恒的生命。——阿納托爾·法朗士
第19原則精益求精
無論做任何事情,精益求精都可以幫我們發揮獨特的創造力和智慧。最不起眼的工作也罷,最崇高的目標也好,只要我們有意識地關注自身目標最大程度的實現,就可以獲得從其他視角無法獲得的信息和靈感。
第20原則關注重心的變化等于結果的變化
如果希望得到不同的結果,那么你就要調整關注的重心。調整了關注的目標,那么自然會出現不同的情況。關注紅色,紅色就會出現。交談時關注不同的結果,你就會有不同的想法
單純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必要,因為解決問題或許只是一個數學或實驗技巧問題。提出新問題、發現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視角看待舊問題需要具備創造性的想象力,也標志著科學上的真正進展。——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第21原則視角是地球上最貴重的商品
如果考慮一下18個月之后工作的變化,你當前的工作重心(以及關注的行動)都可能發生變化。把事情置于不同的情境中可能會帶來新的想法和解決途徑,視角變化可以把最為變幻無常的環境轉變成最有利的積極條件。世上有許多事情你視而不見,只是因為你的態度和高度所限。
如果想到或許有用的主意就應該記錄下來,因為它或許不會再次出現
第22原則多加思考
我們必須進行思考。雖然未必要考慮得太多,但一定要足以決定完成任務需要的下一步行動。這種思考我們經常不會去做,結果壓力越來越大,直到最后必須加以解決。關于工作,最低程度的必要思考并不需要多少時間(通常大約15秒)和精力,但確實需要花些時間和精力。
第23原則思考有度
大部分人根本不去思考很多問題。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思維敏捷、經驗豐富,略加觀察,就會因為必須考慮一些復雜細節而焦躁不安
是否曾經停下來思考,卻忘了重新開始?
想法如果能激勵行動,那么它就是有用的;想法如果取代了行動,那么它就成了障礙。——比爾·里德(Bill Reader)
第24原則效率是改善工作的唯一機會
明確目標或標準之后,你的最佳選擇就是盡量輕松地去實現它。付出的精力不會浪費,你的各種資源會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從而可以更多地用于你想得到的東西和想做的事情。
第25原則關注一件事才能「全神貫注」
如果神志清醒,你就不可能頭腦空空,因為你的頭腦一定會有所關注。但如果你只關注一件事情,沒有其他事情讓你分心,也沒有任何內心沖突,那么你就能做到「全神貫注」
工作與娛樂沒有區別,緊張與放松也沒有區別,都是一樣的。簡而言之,你始終都處于這種狀態:「現在做什么?然后做什么?」
第26原則未來目標的價值,在于它當前培育的變化
未來的愿景讓你可以立刻去改善目前的狀況。它會改變你的視角和行為方式,而且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做小事時心中必須想著大事,這樣所有小事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阿爾文·托夫勒
不要制訂小計劃。它們沒有讓人熱血沸騰的魔力,本身很可能也不會實現。要制訂大計劃。目標要高遠,工作時要牢記:崇高而富有邏輯的計劃一旦制訂將永遠有效。——丹尼爾·哈德森·伯納姆
第27原則穩定帶來創造力
我們始終生活和工作在許多不同的層面上。如果某個層面受到影響,它就會把我們的精力和注意力從其他層面吸引過來,直到問題解決為止。如果各個層面處于平衡的狀態,那么不管做什么事情,創造力都會自然流暢、持續不斷地得到發揮
第28原則形式與功能必須符合效率最高的原則
沒有行動的計劃只是夢想,而沒有計劃的行動只是徒勞,計劃與行動并舉才是世界的希望。
但處于幻想者模式的時候,如果我開始思考手頭有多少任務要做,以及該如何去完成,我就會心生怨恨、沉默寡言。如果身處實干者模式,卻讓「應該思考更重要的事情」這種心態發揮作用,我就會變得情緒低落、麻木不仁。
第29原則優化系統,放飛思想
你騙不了自己的大腦。它是你當前的個人管理系統方面的專家,它清楚你做出的行動決策是否值得相信,它清楚你是否決定了下一步的行動。有可能采取行動時,它很清楚你是否準備了行動提示來提醒自己。如果這些你都沒做到,那么你的大腦就不會放松。
持續低效地關注各種不得不處理的瑣碎事務消耗了我們絕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克里·格里森
七天優化一次大腦……不斷的回顧和反思。
第30原則反應能力提升生存能力
無論何種事物,只要能增強你對周圍環境的認識,縮短你的反應時間,平衡你的內部系統(從而消除反應不足或反應過激現象),就可以給你帶來競爭優勢,改善你的績效
多數藥物,無論是治療性的還是娛樂性的,都可以讓我們從現實世界中得到暫時的解脫。它們會讓我們對外部機體(比如細菌或公司老板)的入侵變得麻木不仁。堆積如山的待處理問題很容易發揮同樣的作用。
人們之所以孤獨, 是因為他們建造圍墻而不是橋梁。——W·E·錢寧
第31原則系統的強弱取決于最薄弱的環節
個人管理系統的價值體現在它可以把各種資源釋放出來,把工作做到更高層次、更完美,這是因為它可以賦予我們更多信心,從而推進我們的工作
系統如果不能百分之百地處理好自己的工作,那么就不會減輕任何壓力。
第32原則系統的效率與你的感知度成反比
如果不得不關注自己的系統,你就浪費了原本可以用來做好本職工作的精力。系統安裝、調整或升級的目標,就是讓你盡可能快地不再考慮「系統」問題。
我必須創立一個系統,否則會遭到別人的系統的奴役。——威廉·布雷克
第33原則功能取決于形式
從許多方面看,恰當的環境和結構都有助于保障工作績效。形式通常會引起人們關注,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進而產生富有創造力的精力和內容。如果想鍛煉身體,請穿上運動裝。如果想著述,請想個題目,然后啟動計算機的文字處理系統。希望工作中的事情取得進展?請確定主題、安排會議。只有確立了目標,結果才會出現。
你要養成每周回顧的習慣。在回顧的過程中,要增加可能激發為生活增添價值的有意義的想法的清單,更不要遺漏工作的某些方面。
第34原則目標明確才能贏得勝利
只有在對目標有非常明確的把握的情況下,游戲才會充滿樂趣。在足球場上,踢足球的目標只有完成射門才得以實現。只有你完全清楚希望將球踢向哪里,這項運動才最為激動人心。工作這種游戲也需要同樣的限制和目標。
彼得·德魯克曾告誡我們,知識工作最艱巨的任務,就是「明確你的工作」。我發現,在明確自己的工作時,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1)思考目前從事的工作;(2)為思考的內容采取行動。
第35原則多人負責等于無人負責
如果行動的焦點不集中,那么為了取得進展而產生的不適就經常會變得遲鈍,對相關細節的感知也會變得麻木。只有至少一個人認為應當承擔全部責任時,分擔職責的做法才會奏效。每艘船每次出海只能有一名船長。
如果你想用一個詞來描述人類為何不能,而且永遠不可能發揮全部潛力,那么這個詞就是——「會議」。——戴夫·巴里
第36原則確定原則,而不是監管制度
規則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原則表述不清楚或未能得到信任。如果很清楚人們都接受了你的標準,你就可以讓他們自由決策和采取行動。如果不存在這種協調情況,那你就必須借助規則進行微觀管理,長遠看來,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第37原則利用大腦來思考工作,而不是單純關注工作
跟出色的管理系統相比,大腦并不能很好地記憶或發揮提醒作用。大腦真正擅長的,是分析各種選項和現有的信息,然后決定「如何去做」。如果大腦一直在努力記憶和發揮提醒作用,那它就無暇去分析、決策。
一旦敢于面對死亡,突然間你就能夠自由地生活。你不會再去計較自己的名譽,但求生命得到完美的利用,即促進你信仰的事業。——索爾·阿林斯基
第38原則思考的價值超乎想象
在當今時代,我們需要的主要工具包括兩種:如何融合各種事情和如何搞清楚各種事情。這是創造力表現的兩種形式,分別稱為想象力和解決問題。——史蒂文·斯奈德
第39原則資源越是有限,規劃越有必要
如果擁有世上的全部時間、金錢和精力,那你還用費心去管理嗎?只要四處走走,讓它們順其自然好了,或者在需要的時候就拿來一用。只有在面對如何分配有限的資源這種問題做出艱難選擇之際,你才真正需要明確目標、提高效率。「至精至簡」(而且最具創造力)的公司將是那些愿景和現實之間距離最大的公司,而效能最高的,則是那些資源最為匱乏,但卻努力做到極致的人。
第40原則對自己做的事情承擔起責任
無論你在經歷什么,都是你個人選擇接受或發揮推動作用的結果。這是個好消息,因為你是負責人,想改變就可以做出改變。你是自己的編劇、制片人和導演,在其他人的戲中不過是個臨時演員。
第41原則過度控制等于失去控制
打網球的時候,如果球拍握得過緊,可能會影響擊球效果。處理事情的時候,如果抓住不放,可能會妨礙你從最有效的角度去采取措施。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微觀管理(過于關注生活和工作中的細枝末節)可能成為誘人的陷阱。細節問題值得關注,但條件是有價值存在。
如果一切盡在掌握,你會進展緩慢。——馬里奧·安德烈蒂
第42原則進展越好,狀態越好
開始順暢地工作之后,在投入較少的精力就能創造更多價值的時候,你的責任心以及處理更大問題和把握更大機遇的能力都會自然而然地提升。請堅持下去。提升效能并非易事,但卻能夠讓你受益最多。
第43原則相信自己的行動選擇,需要多層面的自我管理
如果想讓投入生活和工作細節的精力發揮最大的價值,那么建立明確的長期目標可能還不夠。單純的細節安排并不一定能夠保證工作真正富有成效。如果時機合適,請專門拿出5分鐘時間去采取一個簡短的行動,以防止將來出現煩惱局面。這就像清晨避開亂糟糟的工作籃去思考戰略目標如何進展一樣,是一種非常恰當的行事方式。
第44原則你的力量取決于你的放松能力
在武術領域,速度和準確性是有效動作的關鍵,而自我放松可以實現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關注。
第45原則預料之內的意外算不上意外
情況會有多么糟糕?你能應付嗎?事先做好準備,你就不至于疲于應付了。
第46原則目光越長遠,進展越順暢
審視自己工作的視角越高,人們做出的行動看起來也就越完美。從某種意義上講,瞄準的目標距離越遠,你就越能發現更多通往目標的途徑,在途中修正方向的時候也就越輕松、越簡單。新
第47原則放慢速度以提升速度
沒有什么東西比從容不迫的決斷對人更有用。——亨利·大衛·梭羅
第48原則你沒有時間做任何項目
距離不是問題,最難的是邁出第一步。——杜·德芳夫人
第49原則堅持做好小事,就能產生重大影響
最終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對細節的關注,例如棒球中場手向左多走的兩步、銷售人員記住的客戶的名字、戀人打來的電話、士兵擦拭新的武器等等。這些細節是勝利者與失敗者、成年人與幼稚孩童的差別所在,也經常是戰場上幸存者與戰死者的差別所在。——戴維·努南
第50原則親力親為才能了解事物
知識必須經得起行動的檢驗。除了試驗,你所有的檢驗無一不是想象的。——索福克勒斯
第51原則動中求變更容易
人們之所以感覺河流如此寧靜,是因為它沒有任何疑慮。它很清楚自己的流向,而且不希望向別的方向流動。——哈爾·博伊爾(Hal Boyle)
第52原則最偉大的成功源自最慘重的失敗
導彈和火箭升空后在大部分時間里都偏離了軌道,之所以能夠到達目的地,是因為它們在途中一直校正路線。只有參加游戲你才會犯錯誤。請參加你可能獲勝的游戲,即使屢屢失敗,最終你也會獲得勝利。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