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1日,王禹宸知識萃取實驗室第2期第2課, Action~
【#作業2#】
【我的作業2是這么來的】
根據知識萃取實驗室第1課的IPO, 先Input(理清思路想出來), 再Process(寫出來畫出來), 再Output(組織語言,輸出思維導圖)
首先選擇主題,既然最近在上知識萃取課,就選取了【主題】->【如何萃取知識】
【原因】/ 【目的】->為什么要學習知識萃取?因為想要理清思路,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海量知識可視化,并應用到生活中。還有一個是想知道知識萃取實驗室是做什么的。
【目標】->學以致用,知行合一。希望學完之后能夠將理論和知識結合,能畫出好看又一眼就看懂的思維導圖。也就是學習知識萃取的目標是應用。當然最后能否將知識變現就靠自己了。
Specific(明確性):我是來學習知識萃取的。
Measurable(衡量性):我可以通過7次課和做作業外加自己的思考來衡量我有沒有學到知識萃取。
Attainable(可實現性):有老師,有理論,有工具,有作業,有思考,有互動,看來這個目標是可實現的。
Relevant(相關性):知識是可以萃取的,也是可以分享的。知識是可以萃取的,電影也是可以萃取的。
Time-based(時限性):學習這個課程從12月6號開營到12月29號閉營。
接下來梳理【渠道】-> 學習知識萃取的渠道有
實驗室內
1. 千聊聽課,
2. 社交平臺如微信群聊私聊討論,
3. 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分享,
4. 簡書作業提交,
實驗室外
5. 百度谷歌搜索,
6. 線下在行約見,(王禹宸,蘭德,封利,杜建華等都是思維導圖達人)
7.其它所有能獲取知識的渠道。
最后,我【行動】了嗎?我行動了,我在認真做作業并輸出我的思維導圖和思考。
最后的最后,輸出我的思維導圖
‘
最后看到要選取其中1-2個相關內容,看看能否織成網。這里我不太懂,應該是Xmind中的建立【聯系】吧,于是輸出2.0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