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寫著寫著卡頓了,問題出在哪?
這兩年,寫作變現,月入多少萬元成了自媒體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聽多了別人的傳奇,不少人頭腦一熱就趕緊注冊自媒體平臺,開始像模像樣地更文,幻想著出爆款,然后漲粉、變現、簽約等誘人的前景。
但是往往還沒寫上十天八天,下筆就干巴巴的,或者寫些碎碎念,語句蒼白,視角老套,毫無新意,到最后甚至擠不出一段話來。變現?不知猴年馬月啊。
這是為什么?原因也許有很多,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寫作基本功沒過關,導致后勁不足,寫不下去。即使你有犀利獨特的觀點,博人眼球的素材,如果不會運用適當的詞語和句子,切入合適的角度以及清晰的邏輯推演,還是無法明確地表達出來并傳播開去。
二、寫作是手藝活,基本功不能少
寫作是厚積薄發的手藝活,跟其他的技藝一樣,有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基本功扎實了,下筆都不會差太遠,而且會越寫越熟練,越得心應手。
如果你剛進入自媒體,不知道什么是寫作的基本功,不妨看看科幻大師厄休拉·勒古恩親自講解的寫作課《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書中內容雖然說的是寫小說,但底層邏輯卻與自媒體不謀而合,因為寫作的底層技能是相同的。
自媒體屬于結構性寫作,必須要有觀點、有案例、有邏輯、有干貨,一切自娛自樂的自嗨文體,都是沒有市場的。
勒古恩的寫作理念十分超前,她說,“我不準備把寫作當作自我表達、治愈療法或者一種精神歷險來探討。它可以是這些東西,但首先,它是一門藝術,一項手藝,一種創作。”
既然是手藝,就必須學會其中的技能技巧。擁有精湛的技能和技巧,你才會獲得寫作的自由,達到想寫就寫、下筆有料有趣的境界。
勒古恩出生于1929年,2018年去世,漫長的一生著作等身,創作了21部小說、11部短篇小說集等多種著作,多次贏得國際幻想小說領域最重要的獎項,被稱為“科幻小說女王”、科幻奇幻大師、美國當代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等。
《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是勒古恩主持的“寫作工作坊”的課堂講義,里面包含了她多年創作及閱讀經驗的精華,涉及到寫作中最重要的十項技能,引用了很多典型的范例,還給出針對性很強的筆頭練習,方便讀者加以賞析與練筆。
她以科幻作家的瑰麗筆調,將寫作比做孤獨地航行在汪洋大海中,每一項基本功都是一項技能,助你在暗礁和險阻間開拓自己的航道。她以自己卓越的洞見引領讀者深入地剖析,讓人不時會心一笑,不時又揣摩回味。
下面選取、提煉并組合其中三個特別適用于自媒體寫作的技能,這也是自媒體寫作離不開的三個基本功。當你基本的寫作技能夯實了,寫作水平肯定逐漸提升,到時候別說卡頓,簡直是不假思索,筆隨意走。
因為“技能讓你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寫作的技能讓你獲得寫作的自由?!?/strong>
三、讓你下筆如流水的三大基本功
這三大基本功涵蓋了寫作的主要結構和層面,那就是詞語、句子和切入視角。要寫成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觀點,靠的是什么?當然是詞語和句子,然后將它們有機地組合起來。
1.****第一個基本功:錘煉詞語——充滿力量和色彩
字詞是寫作的最小單位,值得我們花費心血認真打磨,使之熠熠生輝。
我們知道表達分為兩種,口頭的和書面的。作為自媒體人,我們主要靠文章來表達思想與觀點。別人聽不到我們的聲音,看不見我們的表情,分辨不出我們的口吻,所以我們寫下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語都務必清楚明晰,錯誤的用詞,會損害理解。
自媒體寫作用詞首先要戒除浮夸、華麗和羅嗦,越簡潔明了,就越充滿活力。
比如形容詞和副詞,能給文章帶來色彩和生機,使文字鮮活可感。然而,如果不加考量地過度使用,一個句子里充斥著一連串“XX的”和“XX地”,那就會使文章臃腫、矯揉造作,蒼白無力。
怎么改進?形容詞所指示的特征可以用名詞來代替,比如“一聲低沉的怒聲”,不如改為“一聲低吼”,副詞也可以用動詞替代,比如“他們跑得飛快”,改為“他們賽跑”,這樣是不是變得更干凈、更緊張、也更生動?
還要盡量少用那些模糊含混的詞語,例如“有點”、“倒不如”、“大概”、“或許”等等。
有個很多人不自覺用到的詞語:“不知怎的”,例如:“不知怎的,他們把它發射上了小行星”,或“不知怎的,她就是知道------”。請記住,你既然將事情寫下來了,就不存在什么“不知怎的”,你要負起責任來!
勒古恩從小喜歡文學,閱讀廣泛,悟性極高,她說自己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就為自己發明了一個關于簡潔的練習,能夠寫出一兩頁完全不用副詞的文字。
她在自己開設的寫作工作坊里,也一直倡導這個練習,因為它對下筆簡潔明了非常有用,要想寫出充滿活力的文章,唯有嚴格地訓練自己,削去一切臃腫和枝蔓,使行文利落而明快。
針對性練習:簡潔
寫一段描述性的話(300-500字),不要使用形容詞或副詞,不能寫對話。關鍵在于,要在只使用動詞、名詞、代詞和冠詞的前提下,把一個場景或行為寫得栩栩如生。
02****第二個基本功:打磨句子——長短錯落有致
自媒體結構的文章,句子無須華麗,只要簡明流暢即可。在此基礎上,如果做到長短錯落,自然有致,那就更好了。
長句子會顯得累贅、拖沓,讓人讀得喘不過氣來,但是否滿篇都是短句子,就是簡潔明快?恐怕不是。通篇由短而簡單的句子寫成的文章,也會顯得單調、斷斷續續、平淡無味。
所以勒古恩說,“句子沒有最適宜的長度,配得上適宜二字的是多樣性。優秀的文章里,句子的長度是在與周圍句子的對比和相互作用中確立的?!?/p>
也許我們可以這么理解,長的句子適合表達強烈、集中的情緒,適合描繪眾多人物。而短的句子,則適合表達明確、凝煉的事件,適合描繪一目了然的情景。不管怎樣,好的句子,無一例外是清晰、生動和流暢的。
看這兩個句子:
“羅斯扣動了扳機?!?/p>
“羅斯發現,丈夫對她講的話不再上心了,同時她自己似乎也不再在乎他是否還上心,這種漠然也許是種不祥的征兆,但她此刻不愿去想這些?!?/p>
第一句是短句子,直白利落。第二句的主題需要一個復雜的長句子,以便把意思層次遞進地表達出來。
總之,該長則長,宜短則短。不過,豎屏時代,自媒體文章講究短平快,直達讀者痛點,長而無當的長句往往不大受歡迎,“一行凝煉雋永的短句,勝過一千行陳詞濫調?!?/strong>
針對性練習:短與長
第一部分:用300-400個字寫一段話或一個故事,每個句子控制在15個字以內。不能有殘缺句,每個句子必須有主語和謂語。
第二部分:寫一段半頁到一頁長的敘事文,要求達到700個字,只能用一個句號。
主題建議:第一部分,可描寫一些緊張、激烈的動作——比如寫一個小偷摸進一間屋子,有人正在里面酣睡。
第二部分,可以試著寫些家庭記憶,例如飯桌上或病床前的某個關鍵時刻。
注意:短句子不必全由簡單的詞語構成,長句子也不必選擇長而復雜的詞語。
03第三個基本功:找準視角——前后一致的視角
有些自媒體文章讀起來磕磕碰碰,邏輯主線模糊不清,講述口吻生硬。原因就是作為講述者,也就是觀點人物視角變換做得不好。
在不同的想法之間跳來跳去,讀者肯定會感到厭煩,還會暈頭轉向,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試看這個例子,在一篇以小薇的視角講述的故事里,你可以說“小薇抬起頭,用愛慕的眼神望著強尼。“
但你不能說“小薇抬起她無比美麗而羞怯的眼睛,滿含愛意地望著強尼。”
退一步說,即使小薇知道自己的雙眼美麗而羞怯,在抬頭看的時候,她也看不見自己??吹靡娝氖菑娔帷D沐e就錯在把視角從她轉到強尼了。
當然,如果事實上,小薇正在盤算自己的眼神對強尼的作用,你應該這么講:“她抬起雙眼,清楚它們的美麗和羞怯會打動他?!?/p>
像上面那樣在只言片語間的視角切換并不少見,雖然無傷大雅,但卻總讓人不舒服,讀起來總感覺有點怪異。
文字工作者,尤其是寫故事的,這種低級錯誤最好還是少犯。
針對性練習:視角
營造一個場景,寫一個300-450字的敘事片段,寫什么都可以,但必須要有幾個人,在做一些事。不必非要寫大事、重要的事,但是必須有事件發生,即使它只是超市里購物車的糾紛,飯桌上家務分工引發的口角,或者一個小型的交通事故。
總結:
自媒體時代,寫作,人人可為,人人都是作者。寫出一篇兩篇文章并不難,難的是源源不斷地寫出讓讀者認可的作品。因此上,寫作是公平的,以作品說話,你下過多少功夫,別人一眼就可看出。
學習打磨基本功,永遠不晚,永遠是性價比最高的事情。想與別人拉開距離,就要堅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磨刀不誤砍柴工。你看到別人的毫不費力,其實前期都經過了苦苦的磨練和日復一日的積累。
《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剛好可以提供這樣的范例和練習,值得反復揣摩和自我訓練,扎扎實實地錘煉文字基本功。
我們不求生花妙筆,只要遣詞造句合乎規范,再在此基礎上,謀求靈動有趣、硬核有料,讓人心服口服,然后不愁沒有點贊+評論+轉發一條龍。
學習技能的過程,包含了練習、思考、總結與反饋,磨練文字功夫的同時,也使得寫作有了源頭活水,使你在每一個寫作的日子,都充滿美滋滋的成就感:能寫,真好!做一個自媒體人,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