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是來到龍美后第一次參加田野教研。做安排時有點懵懵的,不知道具體該怎么操作。于是有許多地方考慮不到,安排不夠合理。還好有曾老師和冰冰老師幫忙,讓事情明朗了很多。
? ? 一年級目前還處在班級管理、關系建立的環節。課程雖然也都在做,但做的不明所以。所以這次一年級每位老師把晨誦、繪本、語文課都上了一遍,請專家老師提了建議。專家老師也就這三種課型上了示范課,讓我們清楚它應該是怎樣操作的。這一次是這樣整體感知,下次再教研就會找準目標,有針對性的提高。
【晨誦】
晨誦課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與黎明共舞。孩子和老師用詩歌、用聲音共同開啟美好的一天。但是開學到現在晨誦課我一直沒找到感覺,上來上去總覺得不是那個味道,不夠美。這次趁著兩位專家老師來,就讓他們上了一節示范課。曾老師在我們班上了一節《孫悟空,打妖怪》,整個課堂很舒服,老師和孩子全部狀態在線。曾老師按照浪漫——精確——綜合的過程完成了這堂課。
這節課學到的小技巧:
1、 晨誦歌曲背景圖換為孩子日常生活的照片,孩子能更好的被吸引,進入狀態。
2、 PK的方式孩子更有激情,有挑戰的事情孩子們都喜歡。
3、 孩子們有些懶散、跑神時,就起立讀,可以調動孩子的狀態。
4、 晨誦最主要的就是聲音,多讀,孩子自然就會背。
【繪本】
繪本課我覺得最難把控的就是第二遍,孩子們分角色扮演的部分。孩子們第一遍聽過之后,第二遍就覺得沒多大意思,而且識字量也達不到,這時候就最容易散亂掉。早就聽說張冰老師的繪本課上的一級棒,這次終于能聽到了。張冰老師選擇的是《神奇糖果屋》這個故事,她就不能叫講述了,她是在演。其實我覺得我講故事的功力還可以,在看完張冰老師之后就覺得差遠了,還是不夠放的開。張老師這節課就是帶著孩子玩過來的,老師的生命在場,孩子們自然就能打開。現在想想我的課堂,就覺得氣氛有些沉悶,這和我的表現肯定是有直接關系的。第二遍的時候,張冰老師就只留了對話的部分,不是必要的旁白就忽略它。并且角色不要單個人扮演,要讓所有的孩子有事做。形成一個對話場,指導孩子們演起來。
這節課學到的小技巧:
1、 老師要“演”故事。用聲音、用肢體,把這個故事活靈活現的呈現到孩子面前。
2、 該放開的時候就讓孩子們放開了,課堂亂不代表孩子沒有聽。
3、 不要死板按照課件走,根據孩子的情況隨時調整。
4、 角色不要單個人扮演,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事情做。
5、 拿到一個繪本首先要明確:“我要拿它做什么?”做寫繪?識字?只是單純的講故事?不同的目標決定了不同的上課模式。
【語文課】
說實話,語文課是最讓我頭疼的,因為我不知道是要教什么。而且來這之后,不知不覺中就被“同化”了,竟然會想著讓一年級的孩子做題考試,課時也越拖越長。這次專家老師來就點明了,語文課一定要高效,不拖沓,有時間多給孩子講講故事不好嗎?確實一二年級的孩子,讀寫繪才是重中之重。課本的話基本一個課時完成一課,而且這邊孩子識字量大,一節課一課是沒問題的。當然,那些經典的文本,比如《四季》就可以著重講。和繪本一樣,每一課先想他的作用是什么,朗誦?識字?仿寫?不同文本不同處理。
這節課學到的小技巧:
1、 課堂要高效,老師要明晰每個環節的目標,帶領孩子直奔目標。
2、 不同文本不同處理方式。
3、 課后要求要達到,比如要求背誦的。生字也要鞏固。
4、 字源識字前期做的不夠到位,后期需要細致著手這一塊。
【關于班級管理方面的小技巧】
1、 永遠比孩子早到教室,提前做好課前準備,不慌亂,讓教室發生的事情盡量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2、 班級規則要明晰,桌子怎么擺放?口風琴怎么放?什么時候放?作業什么時候交?進到教室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這些各班要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有明確要求。可以說孩子目前還做不到,但是老師要有要求且不斷強化。
3、 班級展示墻經常流動。這個孩子是非常愿意看的,把優秀的作品展示出來,潛移默化的也是一種引導。
4、 對低段的孩子來說,口令是一個很好的互動、規范方式。課堂上互動形式的口令可以幫孩子調節狀態。也維持課堂紀律。
5、 各項規則明確后老師要不斷強化,多進行正面反饋,孩子是越表揚越優秀。
【關于教研】
? ? 開學這一個月,我們基本可以說沒有教研。專家老師在的這幾天里,特別是周四上午,教研的狀況棒極了。大家一起聽課、一起討論、一起精進,每個人都有所收獲。而且六個老師,每個人身上都一定有別人可以學習的東西。所以團隊就應該是彼此學習、共同進步的。嘗到了教研的“甜頭”我們接下來也定要繼續做下去。小橋沒有落實到位我也需要反思自己,看看有哪些地方處理不當,考慮不周。
? ? 相信大家這一次都是收獲滿滿。趁著國慶長假,好好消化整理一下。最起碼我們現在已經上路了,上了路天天走,總會遇到隆重的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