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有片百十平方的小林。
入伏第二天,奇熱,相比高溫的水泥路面,小林中的那顆松樹下涼快多了。
翠綠的針葉,層層疊疊,郁郁蔥蔥,整個樹身像一個懷抱,將養育自己的那片土地遮擋的嚴嚴實實,絲毫不給烈日任何直射的機會。
往年掉落的松針鋪了厚厚的一層,如遇雨天,雨水可以從松針縫隙中落入泥土;即使烈日下,土壤中的水分也不會輕易被帶走。
樹身上綁著著一根三四米長的木棍,舊了,可能是樹小時候的支撐,竟然撐到了現在,不過底部已經離開地面。樹苗時,它支撐著樹,不怕風吹;大樹時,樹保護著它,不怕日曬雨淋。
炎炎烈日,似乎不會對松樹產生任何影響,那是因為它的根扎的比較深的原因吧?穩且扎實,一直這樣……
幾百年之后,樹不在了,它會將自己留給了這小片土地。
松樹旁有顆杏樹,不大,高五六米,樹冠直徑不超兩米。底部被一個席子包的嚴嚴實實,席子和樹之間,塞滿了保暖層。冬天,席子為它保暖;夏天,它為席子遮陽。
再看旁邊的小草、月季,跟松樹相比,烈日下的它們顯得很吃力。但松樹所有的種種品質,它們一樣都不少。
它們,扎根護土,努力生長。
它們,組成了這片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