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這樣說“為什么我那么努力了,可是卻一點效果也沒有,一直在原地打轉”。聽到別人說這樣的話,我們可能只是當時覺得有點惋惜,甚至為對方有點憤憤不平,覺得好不公平,為什么別人都那么努力了都沒有取得一絲絲的進步。但是人從來是聽覺和視覺動物,外表的東西永遠是淺象,你可以看見它但是你看不清它。
我曾經也遇到過很多類似于這樣的人,你也許一天24小時都看到他坐在書桌上看書、做題,他不是在看書就是在要看書的路上。但是每當考試結果或者是遇到問題需要他去解決時,他總是讓你大吃一斤。我深入接觸過這樣的人,走進他們的世界我才發現,他們就是我曾經看到過一篇文章的標題那么醒目“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我沒有特意有種諷刺的意味,我只是在提醒大家,當你在聽到有人和你說類似的話的時候,你應該近距離的觀察一下他,或許他并沒有你想得那樣努力,他可能只是看起來而已,你也可以給他真正的一些建議,而不是給他無關痛癢的安慰甚至和他一起抱怨世界的不公平。記得有句歌詞這樣寫到“為什么失去了,還要被懲罰著”。對于他們來說的確是殘酷的,他們失去了時間,失去了機會,卻得到了最壞的結果。不得不說是挺殘忍的。但是話說回來,世界本來就不公平,公平不公平有時候取決于你自己。多少公司優秀的員工一直待在基層,而有些只是會處事圓滑,溜須拍馬的人步步高升。這個世界的殘酷在于他很少會給你想要的,迎接你的大多是意想不到的。回到剛才那個話題,我觀察過哪些“努力”的人。他們的確很努力,他們把不該用來努力的時間都來努力了,把本該努力的時間卻在做另一番努力。怎么講呢!他們從坐下來學習的那一刻起就把自己封死了,就像當黃河泛濫時,他們能想到是堵,卻沒有想過疏。知識也是一樣,就好比圖書館,可能我們經常會在意圖書館到底有多少藏書,如果圖書館的藏書很多,但是擺放雜亂,你都不知道該去哪里找你要的書籍,毫無規則的擺放,漫無目的的尋找只會徒增煩惱和麻煩。所以,學習也一樣,看上去努力的人只是在不停的吃、不停的吃,他們更本就沒消化,所以他吃的再多再多,也無濟于事,他的那種飽腹感不過是撐的。而正真的學習其實是一次完整的新陳代謝,他不斷地在循環,不斷地在運作,所以你需要花時間去整理,整理只為了騰出更大的空間。我們經常看到小說里面有一種武功叫吸星大法,非常的厲害,一般只要誰練成了這項神功,便天下無敵。但也往往是練此功的人最易做火入魔,無可救藥。例如金庸武俠小說作品《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一心想稱霸武林,想利用吸收他人的武功走向成功,到最后落得個離散武林。其實不難想,太多的武功混亂的在體內流通,沒有目的,沒有組織,到最后只會是一無所有、得不償失。學習何嘗不是,知識的填充如石子填充玻璃瓶一樣,看似好像石子在不停的往瓶子里面填充直到頂了,其實有太多的空隙可鉆。古人說“上善若水”大概有這個意味吧!知識其實也如水一樣,他看是容易得到,但是你會發現當你用手去抓時,你根本抓不到。你必須謙卑的用雙手去捧,如履薄冰,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這樣才能不斷填充你的知識庫。
不僅如此,是否用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前我的同桌羅,他是一個努力到要你討厭甚至反感的人,記得剛和她做同桌不久,我想和她套套近乎,于是就想問她一個問題,剛把本子湊到她的跟前,發現她的整張書桌都被書,水杯,筆記等占滿,人的頭發特長、特枯燥像野草般,把手靠在書桌部分全部蓋住,遠遠看,你會以為你面前是貞子,如果晚上第一個進教室看到她,估計你不敢走夜路,這時你的心里陰影面積應該很大。于是乎我就禮貌性的在離她耳朵兩三厘米的距離說了句“同桌教教我這題唄”,她沒回我,我又不厭其煩的說了2遍,結果一個大寫的尷尬映在我的臉上。但是,這只是故事的開頭。晚自習下課我收拾東西準備回家的時候,她扯著我肩膀上的衣服說了句“你今天早上問我的那個問題,現在我要回寢室了,你給我看看吧!”我的內心像是一萬匹草泥馬跑過,苦笑的會兒說了句“謝謝,我想通了”,她一臉平常的回了我覺得自己要崩潰的一句話“今天早上你問我的時候,我想了好久要不要回答你,我覺得學習的時候要一心一意,所以我沒回答你,但是,我剛才憋了好久才決定扯住你問個明白。”我當時只是笑了笑沒有說話,其實內心是——難怪你成績......不只是這個,她身上的典型例子我能說幾頁紙,我其實是想說,那些看起來坐在那里很努力的人有時候只是身軀在那里,心只有3分之一在書上,還有的在他們最想的地方遨游。他們的努力其實是一種自我安慰,安慰的到底是自己還是其他人那就不得而知了,他們其實有時候也被自己得假象所迷惑,迷惑到以為自己馬上就能到達象牙塔的頂端,萬一哪天他們幡然醒悟,他們會被現實的殘酷和幻想的美好而搞得不知所措。畢業的有天晚上我和她聊天時,她告訴我自己的內心想法,他覺得自己的確像做了一場夢,夢很美、很好、很真實,
即使畢業好一會她有時還會沉浸在自己得幻想中不能自拔,但是當有人過來把她罵醒時,他會覺得自己好愚蠢,也會覺得自己好可憐。聽她說完我沒有立馬安慰她,我只是叫她好好睡一覺,不要想太多,多看點書,明天的太陽會更美好。其實安慰她這些話完全是我看到過楊絳先生的一句話“你之所以想的太多是你書讀的太少”。
說到這里,我想我們看清了一些事情,我們經常用努力來形容他人,但是有的人討厭,因為通過努力取得的成績只是在時間上的取勝,有點平常,雖然時間寶貴,但是時間每個人都有,它就像你玩游戲剛開始的附贈品,你不會覺得有什么過于值得開心的地方,所以你經常會聽到一些班上尖子生習慣在考高分后說,沒有啦!我才昨天晚上剛看的,或者是“我都沒復習”。他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表達自己不同于別人的一面,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你慢悠悠蓋瓶蓋的時候努力的多記幾個單詞。久而久之,人們習慣把努力等同于學習成績好,慢慢的!那些人也想把努力當成一種自我安慰,精神鴉片。 因為至少看上去我不會是最糟的那個。
最后我想說的是,如今的社會太過于功利化,他已經從表面席卷到了每個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學習中。讀書時期的我們為了最求某一個目標,常常會犧牲讀書的真正價值和意義。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多做題,你自然就會了、多看一點相關的書,不要漫無目的的浪費時間、多寫多練”。聽到這樣的話我常常會覺得讀書變得很功利,甚至世俗,我們把讀書當成了一種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與工具的時候你會發現,當你達到了這個目的后,你可能就把它放一邊了,我們不會把工具一直放在眼前與心理,只有習慣和愛好興趣才會一直伴隨我們,因為它們已經和我們融為一體,成為我們舉手投足間的氣質。多寫、多做、速度快似乎也變了調,每當想起讀書我的腦海經常浮現這樣幾幅圖片——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獨自坐在柳湖旁,靜靜的看著手中的書,細細品味,慢慢翻開,不時合上雙眼,浮想聯翩。或者一個人拋棄外面的世界,獨自坐在書房中,切一壺茶,任由茶香四溢,面對這書海,漫無目的的拿著書看,漫無目的不時盲目,而是你書看多了、看雜了,你自然會知道自己屬于哪類書、適合哪類書、該做那種人。有時候讀書真的不只是努力那么簡單,當然他肯定是一個要素,不可或缺。我想我會告訴我的孩子,寧愿你多玩兩小時,也不要你多做兩小時的無用功。玩就開心快樂放開了去玩,學習就一心一意投入去學。道理看似簡單但是意蘊博大精深。當你不再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是用心去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我只不過 是在相反的的路上越來越遠。但是,只要你用心了都為時不晚,因為它會帶你在正確的路上飛奔,如果這是你還很努力,那么送你兩個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