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一遍謝麗爾.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又獲得了一些啟發,想把它介紹給朋友,礙于字數太多,所以想自己整理出精彩的觀點便于分享。
我會按以下脈絡去講。我會先講是什么造成了當代高級職位中女性數量稀少,很大部分是因為社會環境的偏見,這種偏見也是女性不自信的根源。女性的不自信造成女性經常會在職場中犯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而這些錯誤男性根本不會犯,我會將這些常見的錯誤思維羅列出來。再接著,根據女性在職場的特殊性,給出建議。
是什么造成了高級職位中女性的缺席?
比起舊社會中被常視為附屬品,當代的中國女性正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平等開放的環境中,女性的教育水平、社會地位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在經濟政治等占社會主導地位的行業中,仍然是以男性為主,女性寥寥無幾。
我們會發現,即使社會發展到今天,一個女性想要追求事業上的成功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庭的分工,社會對女性的偏見,乃至女性自身的特質,都會影響女性取得更高的事業成就。女性在進入職場后,往往會發現職場晉升比自己想象的難得多,雖然越來越多的女性投入職場,但想要在男性主導的職業環境中取得晉升非常困難,即使是一心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女性,即使克服了客觀環境,也會苦惱如何在事業與家庭中權衡,而男性則根本沒這種煩惱。
工作與家庭的兩難
幾乎是在同樣的人生階段,我們既被要求在工作時間上要有最大投入,生物機能又要求我們生兒育女。丈夫們通常不分擔家務,也不幫著照看孩子,于是我們發現自己同時承擔著兩份全職工作。此外,工作場所也沒有進化到可以為我們提供兼顧家庭所必需的彈性時間。這一切都讓我們出乎意料、措手不及。這樣的結果就是,更多的女性選擇了回到家庭。
社會對女性的偏見
書中講到一項試驗,即向兩組學生描述了一個職場人士怎樣通過爽直的個性和強大的人脈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的。不同的是,第一組的主人公是男性,名為“霍華德”,第二組的主人公是女性,名為“海蒂”。所有的學生都認為,海蒂和霍華德同樣有能力,但是它們更想與霍華德共事,海蒂被認為是自私的人。兩組數據只有一個不同——性別,但給受試者造成的印象卻截然不同。
這項實驗支持了海蒂案例研究得出的結論:對男性來說,成功度與受歡迎程度成正比,而對女性來說則成反比。
格林費爾德教授非常理解女性為成功付出的代價。“我們根植于文化的傳統觀念,將男性與領袖特質相關聯,將女性與撫育特質相關聯,并且讓女性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她說,“我們不僅相信女性充當的是撫育者的角色,還相信這是她們首要的角色。當一個女人做了某些事情顯示出她最突出的特質不是親和力,就會給人帶來負面印象,讓其他人感覺不舒服。
如果一個女人非常能干,她看上去就不夠親切;如果一個女人看上去很親切,那她就會被認為不夠能干。由于人們想雇用和提拔那些既能干又有親和力的人,這就構成了女性的一大障礙。表現得“女性化”讓女性很難像男性那樣獲得機會,但不顧社會期待去爭取機會又會被認為不配獲得機會,甚至被判定是一種自私的行為。
正是因為這種主流觀念,使得女性想要在職場中很難大展手腳,因為女性要取得事業的成功,不僅要能干,還要做到受歡迎。一個女性和男性如果能力相當,人們往往會對男性寄予厚望。
另外不能忽略的是,以男性為主導的領導群體,也會造成對女性的支持不足。我們往往會更傾向于與同性合作,一旦領導群體都是男性,那女性將很難插足。
女性缺乏想當領導的進取心
環顧四周,我發現女性的確更少地表現出進取心,這與女性的天性有關,但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原因就是環境的影響。
童年時期就被灌輸的固有模式會隨著我們的成長進一步被強化,并成為自我實現的語言。社會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當一個群體的成員形成一種負面的固有認知后,他們可能更傾向于按照這種認知行動。
前文已經講到主流觀念更認同男性的職業水平和能力,而女性經常被給予的褒獎是是“漂亮”“賢惠”“親和”,太能干的女性反而不受歡迎。從這種環境成長起來的女性,很難說會表現出多大的進取心。這種偏見正是女性在職場中退卻的核心原因,對男性來說,職場上的成果在前進的每一次都會從正面得以鞏固;而對女性來說,即使在工作成績得到認可時,也常常無法得到他人完全的重視和支持。
女性在職場中常見的錯誤思維有哪些?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為數不多的工作經驗讓我形成這樣一種印象——女性的職場表現的確遜于男性。男性天生就領導能力更強、性格更外向、行事更大膽果敢,而天性柔弱的女性的確較難擔當領導角色。但我忽略了能力之外的更重要的東西——男女思維上的不同,思維決定行動,行動決定表現。下面我列舉下書中提及的兩性思維上的差異。
女性對自身表現的評價普遍低于實際情況
如果讓一個男性解釋自己的成功,他通常會歸因于自己內在的能力和技巧;如果問女性同樣的問題,她一般會將成功歸因于外部因素:之所以表現好是因為她們“真的非常努力工作”“運氣不錯”“有別人的幫助”。在解釋失敗時,男女也不同。男性會歸咎于“研究得不夠”“對這件事本來就沒興趣”,女性更會相信是由于自己本身缺乏能力導致的。
女性對事業上的冒險態度更保守
惠普公司內部的一項報告揭示,女性只有在認為自己100%符合條件的時候才會公開申請職位,但男性只要覺得自己有60%的條件符合就會對工作邀約做出回應。
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擔心自己不具備承擔新任務所需要的技能。女性需要轉變思路,接受風險,選擇成長,挑戰自我,不要總說“我還沒準備好”,而要去想“我想做,而且我可以邊做邊學”。
女性過度渴望獲得幫助反而給導師造成負擔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希望在職場上獲得貴人相助,女性通常尋求導師幫助的渴望比男性更深,但男性反而更有可能獲得幫助。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職場上高級職位的男性本來就少,這就造成大多數女性只能尋求男性導師的幫助。但對于導師來說,處理兩性關系較為棘手——職場上,資歷較淺的女性和資歷較深的男性常因顧忌他人的眼光而避免建立指導關系。而且對于在職場上處于弱勢地位的女性而言,如何在尋求指導之外保護好自己也很重要。相比之下,同性之間的溝通就容易多了,同性之間也有更多的話題,也不用避忌他人的眼光。
其次,導師認為男性更容易在未來與自己發生聯系,所以更愿意對其投資。記得在知乎上看過一個討論如何建立人脈的貼子,講到對方愿意跟你建立聯系的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對方認為在未來仍會頻繁接觸到你,或者對他產生幫助——這可以解釋為什么許多行業前輩愿意提攜新人。同理,導師也更愿意看到自己的投資得到回報,而在越往上走女性越少的數據面前,大多數導師為了不讓自己的投資打水漂,肯定更愿意投資男性。
最后一點,也是我認為最關鍵的。男性尋求指導的方式更易獲得青睞。男性關注的是怎樣經營業務本身,而女性關注的則是怎樣規劃職業;男性想要答案,而女性則希望獲得許可和幫助。
我現在還記得當年秋招時在宣講會現場,到了提問環節時,比起其他男性對公司業務等的提問,我的問題現在看起來是那么的愚不可及——“不具備技術背景可以做產品經理嗎”,當時的我的確需要獲得更多的許可,來堅定我的求職目標。但現在看來,這個問題實在是多余。
謝麗爾也提到,許多女下屬會向她尋求感情上的支持,她經常需要撫慰她們,而男下屬從來就不需要她這樣擔心。
作為導師,更希望對方能提出具體問題并討論解決,而不是還要我來撫慰你的恐懼。
女性如何在職場中更好地追求事業?
書中針對女性的特質給出了一些建議,但在此之前,我們需要確定一個事實,由于社會對女性的偏見,導致成功女性勢必會面臨更多人的質疑和冷眼,人們會懷疑她成功的原因,甚至懷疑她的品格。為了取得成功,我們不得不順應社會對女性的要求。能力出眾的女性或許不需要遷就自己,但大多數女性要取得成功,還是需要建立在取得眾人接受的基礎上。
書中給出的建議是“要成功也要受歡迎”。女性要首先學會“溫柔地堅持”表達自己的需求,即又體現親和力,又要體現能力。具體表現為,在提出自己的需求前,要記住時常微笑,表達感激和關心,更多提及共同利益。
好了,現在我們來梳理下女性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就。
首先,針對女性更不自信的現狀,女性需要克服不自信心理,積極爭取機會。事實證明,缺乏自信會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這里給出三個小策略。
一個是當感覺不自信時,可以假裝自信。許多研究都表明這是行之有效的策略。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就是做某項工作的最佳人選,不斷鼓舞自己,并去行動起來,然后你會發現其實并沒有那么難。
一個是要主動承擔更多任務。在企業里,大家各司其職,使得企業能正常運轉。如果你想獲得重用,那就必須向公司展示你具備勝任某些職責的能力。如果你現在并沒有賦予重要職責,你可以嘗試幫同事去分擔任務,或者你可以花時間考慮,如何才能幫助組織更好地達成目標。以結果為導向去行動,才能讓你的行動產生更大的意義。一旦你投入精力去考慮組織的發展,將更有助于你做好當前的活,因為你知道組織目標是什么,你就能更好調整工作方式,而不只是滿足于完成工作。企業會重視那些關注結果的員工,因為他們是真正為企業考慮的。
一個是要鍛煉迅速學習并做成成績的能力。當尋找你的下一個目標時,沒有所謂的完成合適的時機。你得主動抓住機會,而不是一味拒絕。學習能力是一個領導者必須具備的重要特質。
第二,女性需要調整尋求導師幫助的方式。事實上,不是找個導師你就能變得優秀,而是脫穎而出你才能得到一位好導師。沒有人會拒絕幫助一個具有潛力的后輩。向職級比自己高的人溝通時,要做到平等交流,只要你在心里認為你們是平起平坐的,才可能取得健康的、有效的溝通效果。其次是要進過深思熟慮和充分準備后,向導師提出明確具體的問題,這樣導師才能更好地指導你。
第三,提高溝通技巧。文中給了很多建議,讓我印象較深的是“征求他人建議”。即不管取得何種效果,都可以跟任何人尋求反饋。
從建立人際關系的角度來講,征求建議的確是拉進距離的好辦法,而且會讓人留下好印象。
從使事情做得出色的角度來講,征求他人建議/保持學習態度仍是個好辦法。“我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有什么是我正在做但實際上我并不太懂的”“有什么是我沒注意到而導致我沒有做好的”,事實真相會帶來痛苦,任何批評的聲音都很刺耳,但知道真相的痛苦總比蒙在鼓里的快樂要有益得多。無論工作取得何種效果,不斷征求他人建議都是個取得進步的好法子。
《向前一步》就介紹到這里,書中還從尋求伴侶支持等方面給出建議,這里無法全部放出來。建議大家還是去看原書,看第一手材料,收獲會跟多。所有的讀書筆記都應該看作成第二本書,不能指望看來讀書筆記就能領略書中精華。
女性的職場之路很難,要克服天性,克服社會環境的挑戰,可尋求的資源比起男性也更少,女性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獲得與男性一樣的位置。這就是現實。我不相信所有努力終將獲得回報,但我一直都相信所有努力都是有意義的。堅持未必有結果,追求本身即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