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空間看到朋友發了一段很長的話,感慨這些年來自己的生活狀態,大多都和孤獨有關。
她說:“? 如今二十多歲的我們,好像被印上了很多不屬于我們的東西,被迫懂得很多人情世故,被迫知道現實的殘酷之處……一度想要依賴自己的我,到現在為止卻發現自己還靠不住。想要依靠自己生活,卻發現生活遠比我們想象的困難,想要在最輝煌的青春里做自己,卻發現最難的就是做自己。”
我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時候,不想依靠父母,不想依靠朋友,總以為自己一個人可以撐起一片天。可是在跌跌撞撞中我們感到孤獨、迷茫和不知所措,看到了一些與我們想象的不一樣的東西。
你總是告訴自己世界上沒有人是有義務對你好的,別人對你好是情份,不對你好是理所當然。但是,身邊的朋友,在你難過需要一個擁抱的時候不在,在你生病需要一個陪伴的時候不在,在你最無助的時候還是不在。你就真的難過了,深陷孤獨不能自拔。
想到前幾天人們熱議的微信新功能“不常聯系的人”,有的人說“早該刪了,不知道躺在我的微信里干嘛”,有的人說“早已知道答案,還是忍不住看了一下,只是更加難過了。”
我打開了自己的微信,點確定的時候腦海里還在思索是什么數字,而結果出來看到列表里那些朋友,突然就沒那么好奇了。
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論中,將個體的認知發展分為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和形式運算階段。前運算階段中,兒童在思維方面存在自我中心的特點,認為別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樣,認為世界是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圍繞著他轉。
我們都不是兒童的年齡了。我們都把“朋友”這個詞看的太重要了,人的一生能遇到一兩個知己就很難得了,何況以后還會遇到更多的人,走更多的路。不高估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不過分依賴別人。
朋友還說:“好在一切都過來了,那個曾經好幾次覺得自己就要這么倒下來的時刻還是過來了。那段每天不足6小時睡眠的的時光也一去不復返了。在這樣的生活里,我早已習慣了孤單,習慣了生活里這些無能為力的事情。這幾年對我來說也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并無什么美好回憶可值得紀念,多的只是孤寂。”
人有的時候吧,總會有一種錯覺,就老覺得自己在身邊的人眼里多么多么重要,其實不是這樣的。
你想一個道理,如果有一天我們死了,幾天之后,幾個月之后,幾年之后,還有多少人記得你。我們只是這個宇宙上,特別特別渺小的塵埃,我們會在意身邊的那個小沙子它是什么時候形成的嗎?都不會。
所以,如果你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人,千萬不要在意,一切都會過去的。你知道有句話說的特別好就是:任何的問題都是時間的問題,任何的煩惱都是自尋煩惱。我們雖然很渺小,但是如果我們活的很快樂,那你過的每一天都很有意義,像此時此刻,現在的你,在讀我寫的文字,我就感覺特別的快樂。
生命中的一切的情緒印象都有它該有的意義,以平和的心態接納發生在生命中的一切。負情緒也有它存在的價值,如恐懼提醒我們危險的存在,憤怒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孤獨讓我們學會獨立堅強。坦然接受自己的情緒,不苛求自己,不過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