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先來說這第“10+1”個細節,之所以稱之第10+1個細節而不是第11個,很簡單,這個細節純屬「電影語言」,不屬情節。這也是識別大衛·芬奇電影的一個重要標志,一句話:看臉!
看什么臉?自然不是布拉德·皮特的臉,也不是凱文·史派西的臉,而是大衛芬奇電影中人物「臉上打的光」。來看一組圖片: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
大家可以對比下其他商業片電影中人臉的光。顯然,大衛芬奇電影中的人臉百分之九十九不在最亮處,它通常是隱藏在暗處或是環境顏色中。這便是大衛芬奇黑色電影最大的特點,也是隱藏著其對現代犯罪的觀點:真實的東西永遠在暗處;犯罪的根源永遠在暗處;人心的丑陋也永遠在暗處...
理清這一點后,我們來看這部《心靈神探》(Mindhunter)中的10個細節
1、地名字幕
想必大家在看這部美劇第一個發現的便是這個東西了吧:字幕搞那么大、那么土!這可不像是大衛·芬奇這種前衛導演干的事兒!
當然,我相信這里面一定有導演或是編劇的懷舊情節:向「老警匪片」或「B級片」致敬的意思。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含義。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我們先把頭四個這種字幕畫面列出來:
細心的觀眾想必看完兩集就會發現出這些字幕片頭的規律了:沒錯,這個字幕片頭是只跟著我們男主角 Hlden Ford 屁股走的。換句話說,如果是其他的人,比如說Wendy Carr博士去了哪,或是Bill去了哪,那就不會有這個字幕了,除非有 Ford 同行。
由此,我們不難解讀出這是部帶有自傳性質的美劇,同時,他是以 FBI 的 Ford 探員的發展歷程為線索往下進行的。再換句話說,在將來的二、三季中,什么時候我們看到這個片頭字幕沒有了,估計Ford也就Over掉了(至少也是行為科學研究Over掉了)。當然,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Ford的故事還是會進行下去的(喜歡小鮮肉的朋友不必擔心)...
注:有些朋友會發現我的話有漏洞,因為每集片頭出現的陌生男人也伴隨著這種「地名字幕」,這點我們一會兒談。
2、Bill飛機上抽煙
我想留意到這一細節的觀眾不在少數吧:飛機上也能抽煙?而且還是FBI的!
我的確不知道美國那年代航空公司飛機內是否有禁煙的規定,或是航空公司對 FBI 的有特權...我只知道畫面里除 BILL 再沒別人抽了。這難道不是導演的故意安排?
說到這大概有人會嫌我過度闡釋了。且聽我把自己的想法說完:
首先,大衛芬奇的電影長鏡頭很少,那些剪輯的鏡頭也很少有超過5秒鐘的,要說讓演員憋那一會兒不抽煙完全不成問題!其次,我本人也抽煙,但在自己不抽煙的封閉場所里,卻很反感別人抽煙,更別說那些不抽煙的人受的影響了。顯然,抽煙是符合劇中角色性格特征的。而劇中 BILL 代表的是FBI。還記得車禍那場戲嗎?撞車后BILL怒氣沖沖地沖下了車,朝那個肇事者亮出了自己的警牌,這便是BILL這個角色的象征之一。
如此看來,這部美劇絕不僅僅是為 FBI 立牌坊的!BILL 抽煙的戲是個抽象隱喻,暗示著那個年代的 FBI 在為心理犯罪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對很多無辜的人造成了影響和傷害。這也便是美劇的過人之處:他總是能表現出事物的兩面性以及復雜性。
3、FORD 的生活潔癖
想必每個人都能看出 FORD 這個人的性格特征:偏執、工作狂、倔強...可潔癖這點就不太那么容易看出了。當然,不容易看出不代表沒有,這點在劇中已經多次明確指出,在此我們只列舉出兩處:第一處是開端第一集中,FORD 回家后發現自己袖口的血,便急躁地脫下來沖洗;第二處是當其女友說在啤酒中加點冰塊時,FORD說惡心...
類似這種看似沒什么意義的小情節很多,更別說 FORD 從不換行頭,從不忘扎領帶這些習慣了。導演想干嘛,顯然,這是在解構男主角的人格。我們看此類心理犯罪題材美劇最大的樂趣便在于此:偵破的人同時也是被偵破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FORD 早已站在了那些高智商罪犯的行列(他把自己的隱私跟被采訪犯人分享便是這種加入的信號),如此看來,FORD 的那些生活小潔癖便是對那些犯罪心理的補充說明。
在此特別提下 FORD 的那條領帶。大家都知道:結尾處他把它給摘下來了,然后去見得ED。要知道,這可是難得一見的,這是否預示著FORD終于要在第二季中脫離FBI 的束縛了?我們拭目以待。
4、FORD 與 WENDY 的關系
如果我們認為 FORD 與 WENDY 僅僅是同事或者合作利用關系,那就太天真了。那么兩者之間還藏著什么?帶著這個疑問我們來看幾個容易被遺漏的情節:
第一個是 FORD 與 WENDY 初次見面的情形,記得嗎,FORD 說了句寒暄的廢話;
第二此是 FORD、女友與 WENDY 見面的場景;
第三次是兩人從賓夕法尼亞州地方檢察官(兩人爭取本杰明一案上)那回來的路上,在車上,FORD 跟 WENDY 閑聊...
這幾場戲表達很晦澀,讓人乍一看感覺莫名其妙,但把他們放到一起,你會冷不防發現:沒錯,FORD 在暗戀 WENDY,他在試圖泡 WENDY。要知道,FORD這個人可是個十足的工作控,他甚至和女友在一起都是聊的案情。大家再回憶下第二次三人見面之后的一場戲:FORD 竟然在女友家里翻出了電熨斗,燙起了衣服,他興奮的睡不著。為什么興奮?與其說是在為 WENDY 提出的研究項目興奮,倒不如說是在為這個項目乃至 WENDY 這個人而興奮。
如果能解讀出這一點,我們會發現,再來看 FORD 之后對女友的某些行為以及態度,以及自己在破案中的自大就順理成章了,更不難發現他是怎樣一步步走向自大、跟女友分手的路。
5、Wendy、女友及另外兩個男人的聊天
WENDY 這個人物角色很有意思:你說她理科男吧,她卻能半夜去洗衣房喝著香檳酒喂貓;你說她冷淡吧,卻總能讓你感到性感、荷爾蒙暴漲(即便她也總是那一身制服)。好在還有一出WENDY背后生活的戲,讓我們得知她是個同性戀。
這出戲分前后兩部分:前面一出演的是 WENDY、女友單獨間的談話;后半部分又加入了兩個男人(一看就是教授級別的),談論的是一些高大上的哲學話題。注意,越是高大上的談話越容易讓觀眾走神,殊不知,個人認為,這段話對整個《心理偵探》第一季全10集起到了總結與解釋作用,下面我就把他們的對話摘錄下來:
男A:“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會為了避免自己和他人尷尬而表現出某些特定行為。”
男B:“通過展現真正的自己,使自己或他人尷尬這種想法,證明了更深層次的背叛。”
女A:Goffman看出了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角色和行為與戲劇表演之間的聯系,社交互動與戲劇表演都一樣,有一個表演區域,個人或演員站在上面,面對觀眾表演。但一定會有后臺,隱藏起來的私人區域。在那里每個人都可以做真正的自己。”
男B:當然這種想法很好,但你沒搞清楚重點,在隱藏的私人區域里,不會有任何人發生尷尬,造成傷害的地方從來不是后臺...
注:以上對話跟后來的「FORD與女友討論Goffman」、以及「FORD 去到那個叫做Nowhere(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灰色地帶)的地方」遙相呼應。當然,這也從側面顯露出 FBI 研究人員在理論知識上的匱乏。
我個人認為這些觀點也是大衛·芬奇本人的觀點,所以才造成了他電影的風格與“大衛·林奇”的風格截然不同(前者犯罪題材從外部著手,后者則相反從內部著手)。顯然,大衛·林奇是超現實主義,大衛·芬奇則是現實主義。
6、WENDY喂貓
WENDY 喂貓這個情節始于第七集,止于第九集,前后三集中大概出現了四次。顯然,這是電影中最常用的一種蒙太奇手段,或者我們稱之為隱喻。那么,隱喻的是什么,自然我們要從三集的劇情中去找。來看看喂貓的全過程發生了什么事:
第七集,WENDY第一次發現洗衣房中有貓叫時,前后劇情伴隨著 FORD、BILL 兩人探訪連環殺手 Jerry Brudos(那個鐘愛高跟鞋的大胖子)以及三人分析 Jerry 的過程;另外 BILL 的家庭問題也開始升級(孩子在學校犯事以及偷看到父親的斷案照片);還有就是 FORD 與女友也出現了問題(做愛時被高跟鞋中斷)。
第八集,WENDY 開始持續喂貓,這一集幾乎整集都在演那個幼兒園老師的問題,中間伴隨 FORD 再次對 Jerry Brudos 的探訪。注意,這次探訪是 FORD 一個人,這預示著他與其他兩個搭檔產生分歧了。
第九集,WENDY 最后一次喂貓,發現盒子里全是螞蟻,自此,喂貓這個段子算是結束了。再看看劇情發生了什么:FORD、BILL采訪了新的犯罪對象;幼兒園老師被撤職;一樁新的奸殺未成年女童的案子浮出水面...
列出這些戲份后,剩下的就是把喂貓的過程跟他們做比較了,這也是解讀喂貓含義的關鍵點。
我們帶著這個問題重新把 WENDY 喂貓的整個(心理)過程復述一遍,好多問題便可不言而喻:
首先 WENDY 發現了洗衣房的貓,于是便拿來食物,我們可以把 WENDY 這時的行為動機歸納到「同情心+好奇心」上;當然,這需要點耐心,于是,她便每天喂貓,她甚至開始喝著香檳酒享受這個等待貓出現的過程了;
最終,她等來的結果不是一只可愛的小貓,而是一盒子讓人悚然的螞蟻...
沒錯,這種心理過程也正是 FORD 做他科學研究的心理過程,他想要的答案便是WENDY 等待出現的那只貓。而他甚至開始不顧一切地享受起了自己的研究過程。從采訪犯人的自我獻身,到對幼兒園校長的偏執追查,再到最后那個殺女童案子的個人秀...
可以說,這個喂貓的隱喻蒙太奇設計極其巧妙。
7、曼森其人
在《心理神探》第一季全十集里,到底出現過多少次「曼森」這個字眼,我已經數不清了。
對此,我個人有些不一樣的解讀:
先來說點題外話:要知道,大衛芬奇本人可是個絕對的搖滾狂熱者(他本人便是拍搖滾錄影帶起家的),而在搖滾類別中,他又特別鐘愛工業、死亡、哥特(聽聽他早期那些電影原聲或MV便知)。他的御用音樂制作人,九寸釘樂隊的 Trent Reznor 就更不用說了,十足的死亡迷。而 Trent 曾經的好友,被他一手捧紅的 瑪麗蓮·曼森,又是 查理斯·曼森 的狂熱崇拜者..
說這些巴巴爸爸的事干嘛,我覺得大衛芬奇心中一定有個「曼森情節」,當然,不是那個崇拜之情,而是作為一個犯罪電影導演那種強烈想要搞懂這種犯罪人心理的情節。
當然,電影可不是導演純粹發泄情節的地方。縱然,“曼森”在美國犯罪史上太典型了,他太能吸引觀眾了,不可否認導演在第一季中反復提及名字起到了牽制觀眾看下去的作用。到底這個“曼森”在第二季中能不能出現,我們只有拭目以待了。
本人斗膽做個設想:第二季 FORD 去向如何?要么留在 FBI,希望不大(他自己都把領帶解開了);當私家偵探?不錯的選擇,但還能不能繼續和 WENDY、BILL 合作了,那就難說了;最后還有一種最大膽的設想,那就是FORD即沒留在FBI,也沒當私家偵探,而是加入了ED、JERRY,甚至「曼森」...
8、七集常規開端 + 一集結尾
說到這里,想必有人會說我漏掉了一個最關鍵的劇情吧!沒錯,就是幾乎每一集開端都出現的「那個神秘陌生男人」。
你說這個神秘男人的戲份不重要把,可他幾乎每一集都出現,而且還是在開頭,哪能無視!你說他重要吧,他似乎又跟每一集的劇情毫不搭線,讓人找不著北。
既然我們找不到每一集開端這個陌生男人在劇情中的作用,不妨換個思路,索性專門把他的戲份提煉出來,看看能不能發現點什么:
第二集:陌生男在單位。注意兩點,一是他拒絕了另一個同事索要絕緣膠帶(理由竟是要把用完的膠帶殼給他才能拿新的)。二是陌生男工作服上寫著“ADT”的LOGO(上網搜了下,這是家做安全防護社會的公司)。
第三集:陌生男出勤。注意兩點,一個是陌生男在觀察周圍的環境;另一個是他開的車再次說明了他的工作(Electric Protection Services)
第四集:陌生男在客戶家。注意兩點,一是陌生男在仔細觀察客戶家的環境;二是他拒絕了客戶的請求。
第五集:陌生男往郵箱里扔了封信。注意一點,郵箱、卡車、過馬路女人穿的毛衣的顏色均為藍色。
第六集:陌生男在自己家中。注意三點:電視中演的內容(某個人在審視某棟房子);陌生男有老婆孩子;陌生男在沙發上聯系給繩子打結。
第七集:陌生男臥室中準備行動工具(衣服、手套、手槍等)。注意一點,衣服的顏色為藍色。這個顏色把作案者與作案對象聯系了起來。
第九集:陌生男從屋中想歪窺視某棟房子。注意一點,陌生男看大窺視的房子里有人影閃過時,反應有些抓狂。
第十集:陌生男在房子前燒紙。注意三點:一是這集陌生男的戲份不在開頭,而是在結尾;二是陌生男燒的那些紙上畫的都是女人穿著內衣被捆綁的圖案;三是那棟房子不是第九集中陌生男窺視的那棟。
瀏覽完這全部,如果我們把陌生男人的戲份綜合起來當成個獨立整體,便不難從中解讀出如下結論:
首先,這是一個完整的犯案過程:從尋找作案對象,到跟蹤偵查作案對象,再到作案完成;其次,作案者便是這個陌生男人(這在第七集 BILL 的咨詢與第六集陌生男家中沙發練習繩子打結便能得到印證);再次,這是個連環殺手,第十集結尾和第九集開端的房子不是一棟便可印證。
好啦,我想只要細心,以上關于陌生男人的戲便不難搞懂。可難點在于,到底這跟《心理神探》主線要講的東西有什么關系呢!難道是導演硬塞進來沖片花的?!
答案當然不是。細心的觀眾大概會和我一樣看出兩點反常的地方。哪里反常:一是陌生男人作為劇集開端這一規律并不是每一集都如此;另一個是我之前說過的那個「地名字幕」的規律好像不成立:陌生男人出現的時候竟然也會有那個地名字幕!
帶著這兩點反常,我們接著往下看...
9、第一、八、十集的反常規開端
為什么說這三集是反常規的,很簡單,沒有陌生男出現。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取而代之的是什么:
第一集:FORD在某個犯罪現場跟犯罪者談判。
第八集:某人在打印紙上圈下了DEVIANT、PAROMANIA、TORTURE...這幾個單詞。
第十集:郵遞員往桌子上放了ED寄給FORD探員的信。
我們來嘗試提煉這三集的特點與共性:首先,這三集開端都跟FORD 探員有關;其次,這三集內容相對陌生男人的開端,似乎和各自所在劇集情節聯系更緊密一些(第一集開端促使 FORD 開始對犯罪行為的研究;第八集開端的打印紙便是后面 FORD給幼兒園孩子的講稿);第十集開端的信為后來ED自殺逼 FORD 出現埋下了伏筆...
本人實在想不通導演為什么要在這三集中破壞「陌生男人作為開端」的規律(當然,也許是本人想多了),除非...除非編導把 FORD 和那個「陌生連環殺手」的心理過程劃了等號!再者,伴隨陌生男人的那個「地名字幕」也無形中把兩人聯系在了一起。這也就是我在前文中斗膽預測 FORD 將來去向的依據之一。
當然,以上觀點本人也還沒說服自己,留作大家討論。
10、最后一集的最后一幕戲
這場戲是最讓人回味無窮的:FORD去了醫院,見到了ED;ED在講述完自殺目的以及自己對那些被殺害女人的態度觀點后,將 FORD 擁入懷中;FORD 掙脫出 ED 的兩只胳膊沖出病房,在醫院走廊跌倒近乎窒息...
為什么 FORD 此時會反應如此強烈甚至歇斯底里,對此我個人認為有這樣幾層解讀:
首先,FORD 在聽完 ED 講述自己和那些被殺的女人達到了心靈溝通時,感到自己正式成為了ED的獵物,更甚者,這個獵物是自己送上門的;
其次,FORD 感到了自己身份角色的轉變:從犯罪行為研究變成了犯罪身體體驗。這種感覺有點像從研究教材中的人獸雜交轉成了親自去人獸雜交。
再次,自己竟不知不覺在研究中站到了那些變態殺手的一邊。
綜上所述,換成誰能受得了,不癱那才怪!
再次重述一點:此時的 FORD 大概正是到了他所謂的那個「臨界點」了,正義與邪惡大概也就是一線之隔。未來何去何從,是FBI?還是私家偵探?還是下一個ED?…
撰文:太虛宮
本文版權歸屬【星期五文藝】所有,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