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被同事說學生氣濃重,也經(jīng)常有學生問,老師你是不是還沒畢業(yè)?
我猜想可能是因為經(jīng)常背雙肩包吧。
后來我斗膽微信上咨詢了一個朋友
“你說為啥他們都說我有學生氣?”
“胸部還沒開始發(fā)育的小姑娘還能有多大年齡?不是學生是什么?”
打開知乎搜索:為什么我那么容易被看出來是學生?
“一看你身上穿的衣服就很便宜”
真是良師益友,把我的心窩都戳成馬蜂窩了。
其實比起樣貌上的矮窮矬,思維上的學生氣和窮人思維對人的影響更大更深。
仔細想想,學生思維和窮人思維真是有著密不可分,藕斷絲連的聯(lián)系。
兩樣我都占了,體會不能更深
吃飽了 剩下的飯菜要硬吃下去。
很長一段時間我很奇怪養(yǎng)生書籍和健身指南里寫的吃到八分飽是如何能做到的。
在東北的高校食堂,無論是酸辣粉,煲仔飯還是蓋澆飯,那都是按照十二分飽來確定一份飯的分量的。
在食堂,打一份飯,吃到八分飽,那剩下的那些怎么辦?
“扔掉啊!”
“你還有沒有社會主義榮辱觀?”
所以不要問我為什么愛運動但仍然不見瘦。
每頓飯吃十二分飽,慢慢地你的胃就適應了,以后不吃到撐就根本停不下來。
和兩個朋友還有他們的家人一起吃飯,兩口子因為咸鴨蛋展開了一小段辯論
媳婦兒只想吃咸鴨蛋里的蛋黃,老公說不行,要吃都必須把蛋清吃掉
“我只愛吃蛋黃,不愛吃蛋清。”
“那你剩下的蛋清誰吃?誰不知道蛋黃好吃?不行,要吃就都吃下去。”
“剩下的蛋清扔了呀!我從小就不吃咸鴨蛋的蛋清,都是扔掉的!”
“知不知道那是浪費?”
更苦情的是
家里面吃飯,長輩總是要最后吃完,因為怕吃得快,孩子不夠吃。
等孩子吃完了剩下的又怕浪費,本來吃飽了,仍然要就著幾口饅頭把剩下那點菜吃掉。
其實,食物在垃圾桶里腐爛和在肚子里面撐著是一樣的浪費。
多吃的那一部分,使你的腸胃負擔變重,舒適感變少,而那部分能量消化后無處安放無處消解,只好變成脂肪堆積起來。
而長胖,又帶走了你的一部分快樂,增加了一部分本不該有的憂慮。
剩下的那些飯菜,真的值得你犧牲這么多嗎?
我們要節(jié)約要健康,不是要把剩下的都吃掉,應該少做點飯,少點幾個菜才對啊!反正你白天也要吃蘋果,火龍果,夏威夷果,無花果,給你的胃暫時減減負又沒什么壞處!
如果真的分量大,超出自己的預期,扔掉就好,商家看到那么多人吃不完,也會慢慢調(diào)整分量的。
不接受別人的贈予
這個別人可以是新結交的朋友,同事,也包括不知道名字的陌生人。
我們要做懂禮貌的不占便宜的好少年呀!所以別人的給的東西千萬不能要!
所以你剛到公司第一天,旁邊的姑娘笑盈盈遞給你一個蘋果
“不用不用,你自己吃吧,謝謝”
請自行腦補一下人家的心情和表情。
試想如果你接過來這個蘋果呢?
“謝謝哦!這蘋果真新鮮,我早上走得匆忙,沒吃上水果,你這蘋果可真救急!”
“不客氣,你第一天來呀?咋樣呀?新環(huán)境習慣不?”
…….
……
接下來與她的聊天中,你就在其樂融融的氣氛里認識了你坐在你周圍工位的其他同事,由你來介紹你自己,不用他們私下猜想了。
與一個人分享食物,是最簡單的表達真誠和善意的方式。
你又不是政府官員,怕什么呢?
欠了人情?
決心與一個人兩不相欠,那不是絕交和分手時才做的事情嗎?
總想做好萬全的準備再出發(fā),怕出糗所以不敢輕易嘗試
如果你關注新東方的明星老師們,你會在他們的經(jīng)歷里面了解到一種精神,叫“硬著頭皮”。
比如一個講四級聽力的老師,主管說,另一個班講考研閱讀的那個老師生病了,明天的閱讀課,你能上嗎?
“能”
然后一夜沒合眼,備出了考研閱讀前兩個小時的課。
兩個禮拜后,主管說,六級寫作那個老師被投訴了,你去上。
半年后國內(nèi)考試部所有課他都能講,所有新來的老師批課他都能批了。
?一個大學同學,讀研,心內(nèi)方向,科室輪轉時到了呼吸內(nèi)科,遇到一個氣胸患者,需要做胸腔閉式引流。
主任轉過頭問,你能做嗎?
“能”
雖然沒有經(jīng)驗更豐富的醫(yī)生做得那么快,但順利完成。
他電話里感慨:不能也得能!
有的患者病情兇險緊急,連麻醉都來不及,患者痛得很,但硬著頭皮也得做!
在學生時代,我們往往有確定的時間表,什么時候考試,什么時候文藝匯演,什么時候放假,所以雖然累,但從容,知道deadline是什么時候,于是在deadline之前做好準備。
但工作中,社會中,需要隨機應變的場合更多了,更需要硬著頭皮上的精神。
不好意思談錢
前一陣子我在簡書上發(fā)了幾篇文章。
我看別人都寫“歡迎轉發(fā),轉載請聯(lián)系xx之類”,我也學他們寫上“轉載請私信聯(lián)系”
巧的是那篇文章上了首頁,看的人一下子變多 三個人真的私信給我要轉載。
看到這些私信的當時當刻我蒙了,因為我并不知道為什么要讓人家先聯(lián)系自己再去轉載。
百度了之后知道,噢,原來是要版權的費用,或者說稿費!
其實我想要稿費,但沒好意思說,就回信息說,注明作者和簡書鏈接吧。
后來轉載后的文章注明了作者:傻狍子。
紅雷看到了說,誰知道傻狍子是誰。
初一的時候住校,有一次周末和五六個小伙伴一起去早餐鋪吃早飯。平時她們的水果零食總是分我一些,我想,這頓早飯我來付錢,就默默去把錢給了老板娘。
大家并不知道,吃完飯紛紛拿錢去給廚房里忙活的老板娘,老板娘說付過了,大家互相問,誰付的?
我沒好意思說,我真的沒好意思說,我已經(jīng)付過了。
結果是她們又付了一次錢,走的時候,我都沒好意思說!而老板娘居然也接受了。
一個出來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做留學考試培訓,以前在新東方,老師不需要自己去向學生要學費,現(xiàn)在自己干,發(fā)現(xiàn)不好意思向學生或家長要學費,都是對方主動給。
有的學生已經(jīng)上了兩周的課,家長詢問:什么時候收學費呢?
他才把銀行賬號發(fā)過去。
我們這么愛錢,為什么不敢談錢呢?
付出勞動,賺錢養(yǎng)自己養(yǎng)家,這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嗎?
各取所需,勞動有報酬,社會才能高效運轉
不談錢你就高尚了嗎?
輕視體驗
覺得送花不切實際,送能留的住的東西才好
所以你送女神的書摞起來有寫字臺那么高,那個看起來怎么都不如你的屌絲送了束玫瑰。
送什么,就是覺得對方和什么相配。
人家送玫瑰,表明女神和花相配。
你送那么多書,是說你的女神只和書相配?你在諷刺人家長得丑嗎?
從此你要是再聯(lián)系你的女神,你就變成那個想翹走別人老婆的猥瑣男。
花開短暫,但曾經(jīng)的綻放會被記在心里。
大學時住我下鋪的姑娘,看大眾點評,去中央大街的麥樂面包王子買15塊錢的面包,去遠大的好百客超市買18塊錢一袋的兒童奶酪,六個,一口一個。
而我還是每次去買6塊錢一包的切面吐司,10塊錢8個的小裝酸奶。 ?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知道自己活著是為什么
現(xiàn)在我知道了,是為了認識這個世界,去看,去聽,去吃,去體驗,從而更深刻透徹地認識自己。
意識到這一點,就覺得自己二十五歲剛剛出土!之前的二十五年深埋在地下,生命歷程就TM是空白!
不知道錢是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有時,錢越省越少。
就在昨天,和一起住的學統(tǒng)計的姑娘聊,她今年夏天研究生畢業(yè),她的同學每個人手里至少三個offer可以選,但她的一個朋友卻一個offer也沒有。
當時她勸這個朋友去考CPA,因為有了這個認證,會更有競爭力,同樣的職位月薪比沒這個認證會平均多出兩千塊錢。
但對方舍不得考CPA報名費。
我大學時,暑期會學校里面會有高年級的學生賣舊書。
一次我碰到一個學姐擺的攤位,發(fā)現(xiàn)下學期要學的課的書她那都有,都是盜版,我買了一整套,覺得買新的正版書應該很貴吧。
開學之后發(fā)現(xiàn)教材改版了,內(nèi)容改動非常大,之前買的書根本不能用。
而且我買這些舊書花的價錢也可以買一套全新的盜版書......
剛才說的那個去買15塊錢一個的俄式硬皮面包的那個姑娘,對舊書攤一點不感興趣,每次教材都是買最新的,保證在期末找學霸畫重點時不會找亂頁碼。
超市里面老是用膠條給方便面綁個玻璃碗,或保鮮盒,好多次因為玻璃碗而買方便面。
而那些碗平時也用不上,用的著碗的時候還是會用精品店五十塊錢買來的那個。
遇到衣服打折更是失去了理智,也不試試穿上到底好看不好看,即便試穿到身上,因為打折,也覺得好看。
于是入手很多尷尬的衣服,作為基本款,質地太粗糙,作為時尚款,太過招搖。
這倒是方便了我追求極簡生活,因為扔掉哪一件也不覺得可惜。
用時間換錢,不懂得用錢換時間
和達哥說到吃飯,他說你經(jīng)常自己做飯,是喜歡還是擅長?
“因為省錢”
“你去買菜,洗菜,看菜譜,做菜,吃完收拾碗筷,每頓飯就要花掉至少一個小時,但你算算,假設你的課酬是100塊錢一個小時,那么你這頓飯的成本就是食材的錢加上100元。這個成本比30塊錢一份的外賣貴多了。
要把時間成本算進去再衡量。
你看我經(jīng)常跑校區(qū),其實地鐵也是可以的,但我通常會打車,因為打車我坐在后座上可以思考,可以閱讀,可以和學生互動,可以給自己的課程加料,這反過來會幫助我提升課程質量和教學結果,使得我賺錢的能力有了提升,這幾十塊錢的打車錢換來的時間是非常值得的。”
大一的時候去找了發(fā)傳單的兼職,五塊錢一個小時,你沒看錯,五塊錢一個小時,花兩塊錢坐公交去取單頁來回就要一個半小時,發(fā)兩個小時,賺8塊錢。
去新東方做助教,一小時七塊錢,四個月過去,發(fā)了工資,發(fā)現(xiàn)還少給了五百,心想反正也是為了積累經(jīng)驗,就沒再去問了。
大二的時候找了一個食堂里打飯的工作,早上六點去,八點下班,還是五塊錢一小時,結果那段時間上課的時候總是打瞌睡,大腦混沌一團。
大三寒假和暑假回家自己開了個英語補習班,從四年級到高三都有,兩個小時十塊錢,后來和我的同事說,他們都很驚訝。
為什么肯去做報酬這樣低的工作?
當時的自己出發(fā)點就是攢經(jīng)驗,去接觸社會,嘗試去懂得工作和學習這兩個過程有著怎樣的差異。
只是代價太巨大。發(fā)傳單的經(jīng)驗,發(fā)兩天就獲得了,食堂打飯,打兩天就了解了,除此之外的時間,本可以用來鞏固專業(yè)知識,做實驗項目和大企業(yè)實習。
但時間一去不復返,只能想辦法擺脫那些因為窮而產(chǎn)生的盲目和瘋狂。
所以在6S上市后,我就買來換掉了手里的6.
手機不只是手機,它是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的工具,用了一年的6運行已經(jīng)變慢,一些app開始閃退。
為了提高效率,不買連衣裙和面膜了,我要換手機。
我要用錢換時間。
沒有任何積蓄的月光族,為什么要用錢換時間?
為了讓自己的時間更值錢。
我不具備分析這些現(xiàn)象,這些思維養(yǎng)成的背后復雜深重的歷史社會家庭原因的能力。
現(xiàn)在要做的就是,擺脫這些思維的桎梏,甚至徹底改變。
有些問題解決起來不是立竿見影,但畢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才使解決問題有了可能。
我的男神羅振宇說:這個時代,認知升級遠比積累知識重要。
思維方式的轉變,也算得上是一種認知升級吧。
End
傻狍子原創(chuàng),歡迎轉發(fā),轉載先給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