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不僅僅是一本回憶錄,有人說它勵志,我卻覺得它揭示了深刻的社會問題、家庭問題、教育問題,以及如何看待宗教、傳統和親情。尤其是塔拉的原生家庭,讓我深深的感到震撼。
01? 鏡子背后
每當塔拉站在家里的鏡子前面,總會被無形的手重新攫入黑暗,鏡子背后那個16歲的女孩就會出現,像擺脫不掉的夢魘。
她又看見哥哥肖恩揪著自己的頭發,將自己拖拽至馬桶上,把頭摁進馬桶里;或者將自己的手腕用力卷起置于身后,自己身體彎成弓形,動彈不得、骨頭疼痛欲碎,而母親卻視而不見、置若罔聞。
遭到哥哥如此殘暴的懲罰,往往只是一個小小的口角,或是稍稍不如他的意。
塔拉痛苦、委屈、掙扎,卻沒有絲毫辦法。
肖恩有時也會對塔拉好,塔拉第一次騎馬受驚,是肖恩趕過去解救;爸爸制造出容易傷人的機器“大剪刀”,干活時肖恩總是站在妹妹的前面保護。
塔拉也記得肖恩出車禍奄奄一息時,是自己開車送哥哥去的醫院。
愛與恨交織在一起,血與肉連結在一起,心與心卻如此的遙遠。
鏡子前的塔拉已獲得劍橋大學哲學碩士學位,正準備前往哈佛訪學。
從楊百翰大學到劍橋,再到哈佛,塔拉正奮力為自己搭建起嶄新人生的階梯。
但即使遠在劍橋,塔拉常常會夢游般遭受來自家庭的襲擾,瞬間被拖入黑暗,她糾結、彷徨,無法逃離與背叛。
原生家庭共生帶來的傷痛,深深釘在骨頭、肌肉和皮膚里,想要剔除就必須承受撕裂的劇痛。
02? 印第安公主
塔拉的家位于巴克峰下,金黃的麥田,起伏的草場,密密的叢林,連綿的山脈,一切恬靜而安詳。
巴克峰并不太高,冬天被積雪覆蓋,到了春天,積雪融化,才露出她完整的容貌。
她像闊步行走的女子,正邁開大步,像是要一步跨出這方土地。
爸爸把巴克峰叫做印第安公主,還給塔拉講過她的故事,仿佛塔拉就是他的小公主,一家人將過著幸福的生活。
然而美好只屬于大山,塔拉10歲就開始和父親一起在廢料場工作,艱苦的勞作不是最糟糕的,真正讓她痛苦的是父母的缺位,沒有愛的家庭和一個暴力的哥哥。
“我被山間的節律養育,在這節律中沒有根本性的變化,只有周而復始的轉變。太陽每天清晨照常升起,掃過山谷,最后墜入山峰后面。冬天落下的雪總是在春天融化。我曾相信我們一家是這不朽模式中的一部分,相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會永生。”
塔拉常常站上廢料場邊上那節廢舊的紅色火車車廂,任由鼓蕩的山風吹亂自己的頭發、鉆入自己的衣領。
她眺望遠方,充滿希冀。
03? 魔鬼與上帝同在
爸爸坐在沙發中,腿上攤放著那本圣經,窗外雪花飛舞。
爸爸用他對《摩門教》的曲解為大家宣講上帝的旨意,掌控著一家人的命運。
不準上學,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一切聽從主的安排,這就是爸爸的信仰。
弗羅伊德說,性能量和攻擊性是人最根本的驅動力,它以尋求愉悅感和釋放為滿足的目標,這種來自于本能的力量不加以引導與規范,勢必威脅到家庭和社會的安全。
肖恩的攻擊性屢屢釋放在塔拉身上,對她造成傷害,本該由父母嚴厲制止,可他們沒有,他們也沒有調解的能力。
爸爸保護肖恩,媽媽懦弱屈從,使得邪惡始終沒有制衡的力量。
爸爸的狹隘和偏見,對教義的迷信,將家庭拖入深淵,災禍連連。
翻開《摩門教》的塔拉卻從中受到啟迪,冥冥之中仿佛有人牽引,讓她跨過泥濘,去追尋那束圣潔的光。
同一本書對不同的人,起的作用反差如此巨大,可見魔鬼與上帝同在。
04? 懸浮于天地之間
在爸爸的淫威之下,孩子們仍然會編織不同的夢。
哥哥泰勒與眾不同,他安靜、理性,愛看書聽音樂。塔拉被他吸引,在泰勒的房間里他們一起度過了美好的時光,事情也悄然開始發生了轉變。
通過自學,塔拉考上了楊百翰大學,靠打工掙些學費,并爭取到了獎學金,繼而被推薦到劍橋深造。
不可思議的事情接連發生著,17歲之前沒接受過任何教育,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女孩不斷創造著奇跡。
外面的世界讓她開闊和包容,受教育讓她獲得知識、改變看法。學業的成就讓她開始發光,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讓她體會到人生更多的價值。
然而不需要再俯首帖耳受制于家庭,在外更加獨立的她卻發現,除了上過學的兩個哥哥和早就獨立的大哥以外,家庭對她愈發地對立和割裂了。
精神的自由讓塔拉逐漸擺脫了深陷的,滿是泥濘的土地,升向光明的天空,而原生家庭的痛苦仍在糾纏著她,拼命將她拖向地面。
05? 太陽以東
四季輪回,白天與黑夜交替,溫暖與寒冷輪轉,是升向光明還是再次墜入黑暗。
“人們共同或者獨自做出的那些決定,聚合起來,制造了每一樁單獨事件。沙粒不可計數,疊壓成沉積物,然后成為巖石。”
塔拉說,人們受過教育應變得不那么確定,而不是更確定。
而那些固有的偏見和陳舊的觀念堅如磐石,仍時刻禁錮著人們的思想,束縛著人們的行動,只有打破它進行重塑。
教育讓塔拉有了新思維,只有用發展變化的眼光對待一切,才能使人不至于落入新的桎梏。
她必須完成自我重建,徹底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
還欠夢想一個賭注,我還在黑暗里倒數。
原本潔白的天鵝,浸染在冰冷、殘酷、黑暗的原生家庭共生的溫床上,變成了滿身創傷的黑天鵝。
塔拉正整理好帶血的羽毛,在黑夜里向著月亮起飛。
擺脫黑暗向著月光,是為了迎接明天初生的太陽。
在明天,她仍是那只白天鵝。
我也是天鵝
一只驕傲的天鵝
沒有現實的瞳孔而我有夢
比天空更高
比落日更重
比湖水的顏色更暖更繁榮
我也是天鵝
一只美麗的天鵝
深知變美的路有些曲折
當春風將我孵化
當雨水喂我長大
我就會驕傲抬頭 向天空飛走
? ? ? ? ? ? ? ? ? ? ? ? ? ? ? ——曾軼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