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上的居民,通常把用飼料喂養的良種雞產的蛋, 稱作洋雞蛋;而鄉下農民散養的本地雞,吃的是五谷雜糧和昆蟲野食,所產的蛋,稱作土雞蛋。大多數人還是對土雞蛋情有獨鐘。洋雞蛋,蛋黃小而色淡,吃來總覺得粗糙而味淡不香。土雞蛋則不然,蛋黃呈棕紅色,蒸煮炒或燒湯,色香味俱佳, 蛋白部分尤其嫩鮮爽口。人們還認為土雞蛋更補人,土雞雞肉也清香細嫩得多。于是乎,無論是去看望產婦、病人,還是到城里回去走親戚,或者說自己吃以補養身子,總是千方自計買土雞蛋。因此,一時間土雞蛋走俏, 其個頭雖比洋雞蛋小,卻貴得多。人往利邊行,以洋雞蛋冒充土雞蛋的事便屢屢發生了,好些人上當受騙 ,頗傷腦筋。
起初人們就買白色的雞蛋,因為市場上擺著的洋雞蛋多是黃褐色的。不久就大呼糟了 , 因為洋雞蛋也有白色的了。于是就專買個頭小的,因為良種雞產的蛋個頭大,小的可能保險吧?沒想到隨著良種雞口種的退化,所下的蛋也越來越小,有的比土雞蛋還小,又上當了! 就有些怕了。 就去光顧那些賣得少的,心想一次賣十來個蛋的人總不至于假打吧?不想賣得少的也有騙子,假土雞蛋出手后,一轉背不知又從何處弄了十來個洋雞蛋來,繼續冒充土雞蛋。這些人都善于察言觀色和講假話,甚至賭咒發誓說絕無假冒。吃了虧后除那些中老年婦女放下臉來找蛋販子扯皮,大多數人還是自認倒霉,覺得為幾個雞蛋與人吵一架或者打一架實在沒多大意思。后來就專門買那老實巴交的老大爺或是老太婆的蛋,往往也不可靠。難就難在從色澤、個頭上很難分得清,需要經驗。而不知為什么,市場上的土雞蛋卻越來越少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吃上土雞蛋,拿出了殺手锏——當場打蛋,因為都曉得洋雞蛋蛋黃的顏色很淺,如果是Y貨,要么就不買,還要批評他幾句,要么就只給被打破的那個蛋的錢。這一招果然靈,好些蛋販子不敢過這一關,怕露出馬腳。但好景不長,又出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情況:一筐雞蛋,有的是正宗的土雞蛋,又混雜一些洋雞蛋, 如同那文物販子, 將古代書法家的真跡和膺品搭配在一起,假假真真,神仙亦難辨也!
上當受騙的人越來越多?;送岭u蛋的價錢買回的是洋雞蛋,送入人家不高興,自家吃又覺得不爽,這心里很有點難受。后來好些人感到自己確實難分土洋,干脆就直接到有些明碼標價的洋雞蛋攤上去選個頭大的洋雞蛋,降格以求,心里還踏實一些。這樣一來,可把真的賣土雞蛋的老實農民害了,因為這世界上到底還是好人居多。任其口水說于,人家就是不相信是土雞蛋,價格跌得比洋雞蛋還低,人們又嫌個頭小, 有一老農有一次還賣不出去, 又等著錢看病, 一氣之下把一筐土雞蛋砸得稀爛,圍觀的群眾直嘆可惜可惜!小鎮上的居民,對這種以洋雞蛋冒充土雞蛋的不誠實行為,越來越恨,經常向工商所打假辦公室舉報,他們也出面理抹過幾回,但這些奸商鬧得兇,說:市場上那么多假煙、假酒、假藥、假鈔票,你們不去管,倒來管雞蛋,真是吃飽了飯沒事干!又說土雞蛋洋雞蛋都是雞蛋,說土雞蛋比洋雞蛋補人,有什么科學依據?現在就沒人再管這些雞毛蒜皮的事了!但是,人們還是想吃土雞蛋啊!我的父母每次從老家來,就一定要帶上幾十個土雞蛋,味道好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