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正月十六吃蒜面。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彩燈都已落下來,然后一家人開始圍在一起吃面條,因為面條順滑不斷,寓意新的一年好日子連綿不斷,下面條的時候中間不要剪開,面條越長越好,也有長壽的意思,這一天的面條要配著大蒜吃,大蒜有殺菌和驅病的作用,而且大蒜的諧音“算”,契合了民間俗語“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要受窮”,日子要學會精打細算。因此正月十六吃面條記得要搭配大蒜,寓意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 ? ? ? 2.正月二十貼藥葫蘆。“葫蘆歪,不生災;葫蘆正,不生病”,在正月二十這一天,剪藥葫蘆,貼藥葫蘆。葫蘆是福祿的諧音,人們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貼上葫蘆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福祿雙至,有福有祿的美好愿望。到正月二十頭一天,都要用紅紙剪好多葫蘆的圖形,然后,貼在大門、影壁上。剪葫蘆貼葫蘆,表達的是祈盼藥王爺給葫蘆裝上仙丹妙藥,保佑家人平安的淳樸愿望。每年這一天,家家就會用紅紙、紅布剪葫蘆貼葫蘆,濃厚的民俗風情和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 ? ? ? 3.正月二十三貼金牛。這一天,有家家戶戶貼金牛圖案的習俗,而且還會寫上“新春正月二十三,天上老君煉仙丹,家家門上貼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人們也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祈求上天的保佑,家里人安康。這一天還是“燎干”節,在門前點燃一堆柴火,大人小孩均從火堆上跳過,這就是燎干。老話說:“聚起一堆財,點燃一團火。跳過一身輕,撒出一片情。”這個描寫的就是燎干節的情景。
? ? ? ? 4.正月月盡“補天補地”。這個節日的由來從一個神話故事說起,就是女媧補天的傳說,說是女媧因為寂寞造出人類以后,天上的火神祝融和水神因為比誰厲害而進行了一張爭斗,而撞倒了不周山,導致洪水泛濫,人類遭受劫難,大神女媧為了拯救人類,練出五彩神石進行補天,避免了災難的蔓延。人們為了紀念女媧對人類的貢獻把正月月盡定為了補天補地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烙好烙饃,并不是直接吃掉,而是先撕下一塊仍在房子的上面,寓意補天,再仍一塊到地上,寓意補地,在做完這些動作后,面朝北方祭拜女媧后才開始吃飯。但是在災荒年代,人們缺吃少穿,糧食特別短缺,有的甚至都吃不飽飯,為了節省糧食,流傳到現在已將取消了習俗中浪費糧食的環節。
?
? ? 5.二月初五“溜光節”,家家戶戶要吃涼粉,烙油餅,寓意新的一年順順溜溜,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傳統習俗中,要吃烙饃,烙涼粉。涼粉可以涼調吃,炒著吃,味道都非常好,烙涼粉吃起來滑滑溜溜的,非常順口和開胃,表示一年生活順順溜溜。大家一起溜光,在新的一年事事順利,大吉大利,也給自己和家人討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