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老太太頭腦睿智,知書達理,明事理又是三觀正的人。
盛老太太的家底不是一般的大,這讓她在沒有愛情的日子里,活得不那么憋屈。
盛老太太在盛老太爺去世后,獨自撐起盛家,撫養盛紘,用錢在官場上鋪路,給他娶妻,支撐著盛府一大家子,著實不易,如果沒有錢是萬萬行不通的
盛老太太到底有多少家底呢?原著里《知否》細節透露了老太太的家底。
01
盛老太太出生勇義侯府,是嫡出獨女。她從小是父母掌心里的寶,呵護寵愛著。她還被送到靜安皇后那一段時間。
她年輕的時候看中了探花郎,不顧父母的反對嫁給他。盛老太爺寵妾滅妻,讓她傷心不已。
盛老太爺過世后,還留下了不少爛攤子要收拾,又和老太爺的弟弟打了場官司,折進去不少家產。
盛老太太把盛紘記在名下,教養盛紘,請師傅,在官場上用銀錢鋪路,給他娶妻,把盛府的產業全部都上交。
原著里林姨娘說的一個廩生一個月不過六七斗米及一兩貫錢,府里的頭面丫頭月銀都有七八錢,盛墨蘭穿的一件襖子就值五六十兩,手爐里燒的銀碳要二兩紋銀一斤,加上日常吃的穿的,得幾個廩生才能供得起。
光林小娘的開支就這么大,其余的還有大娘子還有老太太屋里的一群人,開支用度多的更不用說。
盛明蘭到盛老太太身邊養著,新衣裳,新首飾,都是選最好的。
茯苓燕窩一些吃食,不要錢的往老太太住的地方送,超出份例都是她自己掏腰包。
02
盛紘的大女兒盛華蘭出嫁,盛老太太給她的嫁妝有一副紅寶石赤金頭面。
盒子打開的時候,屋內頓時一片金燦。紅寶碩大閃亮,每一顆都有拇指那么大,耀眼奪目,連出身富貴的大娘子都驚住了,有些挪不開眼。
大娘子的娘家已經富得流油,見過世面的大娘子看了老太太的嫁妝都嚇了一跳,可見老太太的嫁妝又有多值錢,多稀有。
這個頭面是老侯爺給盛老太太做的嫁妝。從頭上,身上,到手上,足足有18顆,用赤足金鑲嵌,兩班的工匠費了3個月才打造好。
一等盛老太太當大小姐的時候,有自己獨立的院子,身邊管事的媽媽三個,丫鬟五個,二等丫鬟八個,三等丫鬟八個,還有五六個跑腿的,針線漿洗的婆子若干,估計有三十個人服侍她。
這么多人服侍老太太一人,可想而知老太太的娘家實力有多雄厚。
大娘子王氏也摸不透老太太到底有多少錢,手下安插不到老太太身邊,只好送人到盛明蘭身邊伺候,想從明蘭身上下手,知道老太太的家底。
03
盛老太太在金陵有一個大宅子,還有七八口箱子,都是當初的陪嫁,里面都是一些青銅古玩瓷器之類的。
當初還有幾十箱上等的料子綢緞皮子的,都被她一把火燒掉,還有一些被盛老太太打點疏通關系,幫盛紘行走官場。
盛老太太要給盛明蘭一個箱子,不是價值連城也可以讓盛明蘭一輩子衣食無憂。
盛明蘭不要,想留給她以備不時之需,盛老太太說她即使把這些送給了明蘭,還有很多錢,根本不用擔心。
盛家的4個女兒出嫁,盛老太太每人都貼補一千兩銀子,盛長柏給一千五百兩,兩個小的孫子給八百兩,總共加起來就有六七千兩銀子。
盛明蘭的閨蜜余嫣然所有的陪嫁加起來也不過是一千五百兩。
余閣老那么疼孫女,孫女又是遠嫁,肯定會把大部分家底給她,可是余閣老給的錢與盛老太太給一個孫女的嫁妝錢差不多。
盛明蘭要出嫁,盛老太太給盛明蘭的嫁妝是五六百畝的良田,田莊子里還有一座小山林。
金陵和老家的鋪子還有店面,買賣的股息,都給盛明蘭。
光是田莊山林加起來近七八千兩,這個銀子嫁個公侯小姐都夠了。
當初老太太本來想買一大片良田,有一千多畝,因為離京城近,覺得不好就沒買。
盛老太太不是沒錢買,而是有足夠的資金買一千多畝的田地。
盛老太太根本不愁沒有錢花,想要的無非是得到有情郎。可惜的是盛老太爺讓她傷透了心,還失去了孩子。
幸虧盛老太太有明蘭和孫子盛長柏的孝順。在晚年的時候盛長柏帶她游山玩水,治愈了她的傷,讓她有了一個幸福的晚年。
我是四月海豚,關于盛老太太的家產,你們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原創不易,如果你們喜歡,請點贊支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