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這原是胡適的一段話,我特別喜歡,經常會跟朋友們聊天說起,也是我自己的座右銘,貼在床頭,自我激勵。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環境和所處的層次不同,雖說寫作和學歷沒什么直接影響。但是還是會不同,會更辛苦點,就像我的一個學員,她是93年的小學文化,目前在一個繡花廠工作。
她對電腦,更是一竅不通,也只能選擇簡書,操作簡便,手機app就可以。工廠里的工作時間太長,枯燥且麻木,每天吃飯干活睡覺,三點一線,沒有太多想法如同機器,她這樣的反而成了異類,倍受煎熬。
這就是學歷帶來的環境影響,小學文化想進公司是難于上青天,就連想注冊公眾號、百家號這些平臺,她都不敢去弄。
但欣喜的是看到她一點點在進步,文字越來越好,簡書排版也更加熟練,有不懂的,她在群里提問,大家也會熱心地回答指點。在我心里,她是好樣的,值得佩服鼓勵。
這月我受邀在微信群做過一些分享,貓老師的小灶群,沉香紅的創講課堂,紀實作家花樣年華的讀者群,我就當和他們聊聊天,認識了很多有趣的小伙伴們。
有人很熱情地問我,他想寫網文,還是寫傳統文學好,其實這是各人的選擇,不管是傳統文學還是寫網文,都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網文寫出頭收益會高很多,但每天得固定更新那么多字,很有壓力,你先多存稿。
更多的人關切地問,簡書幫你出的電子書你能賺多少錢?你做簽約作者,有多少保底工資?他們特別熱切的想知道這個結果,然后再去決定他做不做,這樣的心態似乎很普遍,讓我很無語。
我對他們說,簡書是適合新人草根逆襲的平臺,很多事例已證明了這點,且處在上升期。出電子書主要為推廣宣傳,鼓勵認可,盈利是看銷量的。
簽約作者能擁有平臺資源流量扶持推廣,得到更多的曝光機會,優先有出合集出書的機會,這對于創作者就是無價的財富。而我也是靠著這些一寸一寸的歡喜,才更加有信心和動力走在這條路上。
其實過于關心結果而不去行動的人,是不適合寫作的,因為寫作收益比較慢。如果你花這個精力和時間去做生意,做其他領域,收獲肯定比這要快要多。
寫作者在開始的一年內,付出和收獲普遍是不成正比的,個人建議是最好是業余兼職去做,當業余收入超過本職兩倍時再考慮全職(因人而異假如你不差錢)。
有小伙伴喜歡問,你剛開始寫作時,每天寫什么?其實可以去簡書看看我往期的文章,起步時可以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寫上一段時間后,回頭再看看你無意中寫哪方面的多些,你最擅長于哪領域,是職場、生活感悟,勵志成長還是故事小說……
我分析自我比較慢,零基礎來簡書寫,直到5月份電子書順利通過申請,感覺是給我指明了方向,我就沿著電子書的內容,多寫身邊人的真實草根奮斗故事,很幸運的在8月1號成功一次性簽約。
有幾位朋友對我說,只局限于草根故事,受眾太窄,發展空間有限。簽約后我也開始做了其他嘗試,哲思性的短文、人物稿、書評,都會繼續去寫,不斷精進提升自己。
常常聽到有人說,自己年齡大了,想寫又沒勇氣。古話說,栽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你一直猶豫不決,光陰就在不知不覺中被蹉跎,待你5年10年后再看,會覺得今天在生命里還是算年輕的。
借用哈佛大學校訓里的一句話,你所浪費的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所奢望的明天。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往往是最早的時候。
眾所周知,魯迅、畢淑敏他們都是38歲左右才正式寫作,最有名的是摩西奶奶76歲才開始學畫畫,近百歲高齡還辦畫展,享譽世間,你的年齡會比她大嗎?
不要用年齡給自己設限,你可以發揮你的優勢拼經歷。你走過的路,看過的人事都是會你寫作最寶貴的財富。
你只管拿起筆寫就是,當你真地動筆寫起來,反而沒那么多患得患失。你會越寫越順,越寫越自信。
那天分享時,有微友讓我送她一句話,我寫上開頭那句“怕什么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當你寫下你人生中的第一篇文字,當你能堅持一月,半年,你上首頁,上熱門,投稿成功,不管是精神和物質,這些都是一寸一寸的小歡喜。
超越去年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你就是成功,只和別人學,只同自己比。
往期熱門文章
我是齊帆齊,寫接地氣有溫度的文字,歡迎關注交流,共同進步!